白墙黛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姗姗而来
走过岁月
刻下三生石之约
翘角飞檐 雕梁画栋
五脊六兽 榫卯相扣
背山面水 坐北朝南
蕴含万千气象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
在山西现存的
28027处古建筑文物之中
宋辽金之前的木构建筑约占全国的75%
元代的木构建筑约占全国的80%
中国仅存的
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则
全部位于山西
而这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2座就在忻州
忻州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当地百姓为安居乐业 建造房屋茅舍
为保家卫国 修筑城墙关隘
为护佑一方 兴建庙宇寺院
这里
古建筑可谓星罗棋布
形态多样 风格迥异
国家 省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
在古老岁月里历经风雨依然屹立
显现宏伟气势和隽永风采
让人赞叹敬仰
而依附于古建筑中的彩塑有近万尊
寺观壁画也达2万多平方米
▼
(佛光寺。摄影王光宏)
20世纪30年代
有一种说法
“要看唐代木结构建筑只能去日本”
而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 林徽因
始终坚信中国有唐代建筑
他们“按图索骥”的重要资料是
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壁画《五台山图》
1937年6月
二人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前往山西 历经艰险
终于在五台山发现了
佛光寺
它三面环山 高低层叠 坐东向西
寺内有殿 堂 楼 阁120余间
其中东大殿7间
为唐代建筑
后来佛光寺被誉为
“亚洲佛光”
东大殿被誉为
“中国第一国宝”
寺内的唐代建筑 唐代雕塑
唐代壁画 唐代题记人称“四绝”
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佛光寺东大殿的唐代壁画[部分]。资料图)
▼
(佛光寺东大殿的唐代彩塑[部分]。摄影杨国军)
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
隋唐之际已经是五台名刹
到了唐武宗时期大举灭法
五台山佛教寺庙被大量摧毁
佛光寺也未能躲过此次浪潮
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长安城内一名叫宁公遇的女子
出资在佛光寺内东面的台地上
兴建了一座木结构大殿
即现在看到的佛光寺东大殿
现在
东大殿仍完好保留了1000多年前的样子
▼
(请横屏观看,佛光寺东大殿。摄影杨国军)
2023年5月
忻州师范学院编创的
大型舞剧《寻找东大殿》成功上演
再现这段历史
讴歌了梁思成 林徽因的家国情怀
让人们得以铭记这座瑰丽国宝的前世今生
▼
(佛光寺东大殿外檐斗拱。摄影杨国军)
之后在五台县又发现一座唐代木建
南禅寺
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
外观秀丽 形体俊美古朴
体现了我国唐代中期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
大佛殿为单檐灰瓦歇山顶
全殿由台基 屋架 屋顶三部分组成
共用檐柱12根
殿内没有天花板 也没有柱子
梁架制作极为简练
平梁上仅用两根叉手承托脊枋
简洁凝练 坚挺有力
墙身不负载重量
只起隔挡的作用
正殿于公元782年重建
比佛光寺还早建75年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堪称国宝
▼
(请横屏观看,南禅寺大佛殿。摄影王光宏)
南禅寺为四合院式
除大佛殿外
其它建筑均在明 清时期重建
上世纪70年代
大佛殿进行了落架大修
但一砖一瓦 一梁一楔都编了号
极为严格细致
一钉一铆都保持了原样
殿内同样有唐代彩塑
人物形象顾盼有神
动静相宜 典雅明快 古趣盎然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正因为如此
赵朴初先生满怀激情地写下
“二唐寺,瑰宝世间无”的诗句
古建筑
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同样能带给我们历史的厚重感
金洞寺
位于忻府区合索镇西呼延村村西
依山而建 坐北朝南
为儒释道三合一寺院
这里枣树成林 景色宜人
寺庙不大 但历史悠久
有宋 元 明 清四个朝代的建筑
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一
转角殿是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以前修建的
面宽3间 进深3间
单檐歇山顶式建筑
殿内依两个后金柱支持的神龛
系金代制作
是按实物比例制作的二层楼式的建筑模型
实属珍品 为国内独有
▼
(忻州金洞寺转角殿。摄影王文君)
唐代之后
忻州所在的晋北地区历经数次政权更迭
辽金统治推崇佛教 大胆创新
不断建造佛教建筑
书写着木构建筑的传奇
建造于金代的有
佛光寺文殊殿
定襄关王庙
五台延庆寺大佛殿等
▼
(请横屏观看,延庆寺。摄影王光宏)
其中
佛光寺文殊殿
可以称为“人字柁架”
这种梁架结构
较明显地扩大了室内空间
是中国古建大木作营造中一种大胆创新的技术
定襄关王庙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武庙之一
建设大殿的工匠们别岀心裁
巧妙地节省下一条四椽栿 令人叫绝
关王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
集结构艺术和彩绘艺术于一身的瑰宝
▼
(关王庙。摄影王文君)
建造于元代的
五台县广济寺大雄宝殿
体现了元代灵活多样的建筑特点
是元代木构建筑的杰岀代表
▼
(广济寺。摄影王光宏)
代县阿育王塔
俗称白塔
始建于隋朝
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次劫难
元代改建为砖塔
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
塔基平面为长方形 塔建于塔基正中央
塔平面为圆形 塔身为上肩略宽圆形覆钵式
刹身为砖作相轮11层 砖雕艺术高超
是中国藏式塔中的佳作
在2001年
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阿育王塔。摄影王文君)图片
忻州现存的明代建筑更多
首推
代县边靖楼
其造型雄伟 结构合理
斗拱规整 梁架精巧
边靖楼居整个古代州城的最高点
是历史上长城险隘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
可守望瞭敌 指挥作战
是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建筑
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美誉
登楼可北望雁门 南俯滹沱
是古代州的标志性建筑
▼
(代县边靖楼。摄影杨继兴)
与边靖楼齐名的是
代县文庙
初建于唐朝
到元朝时因战争而被毁
元末明初重建
明 清两代不断增修
清朝同治年间再次大修 历时2年
形成了占地1.5万余平方米的古典建筑群
该庙共有三重院落
前院主要建筑有棂星门 戟门 泮池等
中院是文庙的主体建筑
内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
金碧辉煌 布局疏朗
大成殿两侧的房舍
原本是学生读书的地方
后院则是祭祀历代儒学高人的地方
代县文庙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州级文庙
全国比较罕见
▼
(请横屏观看,代州文庙大成殿。摄影冯晓磊)
五台山寺院集群区的寺庙
大都重建于明 清
最“年轻”的也有百年历史了
显通寺
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
北魏孝文帝时扩建
唐代重修 明初重建
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
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之一
▼
(大显通寺无量殿。摄影王文君)
该寺坐北朝南
面积约8万方米
各种建筑400余间
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中轴线建殿七座
分别为观音殿 文殊殿 大雄宝殿
无量殿 千钵殿 铜殿和藏经阁
其中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
共用铜10万斤
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
(显通寺铜殿。摄影杨国军)
忻州古城
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造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忻州古城素有“晋北锁钥”之称
这里有署衙庙宇 城门城墙 市集商铺
……
堪称晋北地区文化的“博物馆”
承载着忻州历史的发展脉络
▼
(请横屏观看,忻州古城北城门。摄影梁兴国)
秀容书院
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
是忻州第一所学府
书院依地形而建
由上 中 下三院组成
其中上院为主院
中院 下院为书舍
书院旁边是文昌寺
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了三个风景亭
正中四角亭 南八角亭 北六角亭
▼
(秀容书院[左]四角亭。摄影张宇
[右]六角亭。摄影冯晓磊)
六角亭为全城最高点
可俯瞰全城
大文豪元好问曾吟诗赞叹
“九龙冈上望青川,水色悠悠接远天。”
六角亭旧称廖天阁
原亭前有一砖拱门
称天之衢
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
登上廖天阁 实现梦想
穿亭绕榭 翘檐飞斗
廊坊台柱 琉璃碧瓦
▼
(八角亭。摄影冯晓磊)
守护古建 寻觅古城记忆
传承古建文化
秀容书院是忻州的地标和文化血脉
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缩影
也是山西难能可贵的文化教育财富
其文化影响至今不绝
▼
(远眺秀容书院。摄影梁兴国)
古建静美无语
见证岁月沧桑
一处古建筑
就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古建筑记载了忻州的文化 文明
凝聚着先人的创造力
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 建筑美学 建筑结构
宗教艺术以及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
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物证
走进古建
时间好像静止了一样
在这里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余韵
享受一份怀古思今的心境
▼
(崞阳文庙,位于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北街村文庙街。 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历代多次修葺。崞阳文庙为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占地16684.15平方米。2019年10月7日,崞阳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摄影闫志勇)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
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
要从城市的全局和整体发展来统筹考虑
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 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
对古建筑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2022年底
我省首次明确充分利用政府一般债券
全面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为山西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
发生历史性变化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想方设法保护“家门口”的文物
是对城市文化 乡愁记忆的深情守望
也折射出有关部门接地气 办实事的创新政务思维
文物保护需要细心考察 用心对待
可增强公众古建筑保护意识
坚持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改建并重的原则
合理规划古建筑保护范围
以及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等
利用现代科技使古建筑维护过程中
环境 人为损坏程度降到最低
▼
(请横屏观看,尊胜寺,位于五台县城东北虎阳岭上。占地面积32300平方米。唐仪风元年(676年)。2019年10月7日,五台山尊胜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摄影闫志勇)
和谐共生 资源利用
彰显内外兼修之自然美
斗转星移 风雨沧桑
大国工匠精神永存
先人的宇宙观
来者的人文情怀
不朽的古建筑
蕴含历久弥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来源: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