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5日全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上,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书面交流。现将交流材料刊发,以便学习借鉴。
产业改革激活智能制造新引擎
——从“制造”到“智造”的天宝答卷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中,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风电法兰、压力容器法兰及大型锻件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以产业改革为突破点,从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多维度发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一、党建领航,凝聚产业发展红色动能
山西天宝集团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夯实产业工人思想根基。2022年,企业斥资485万元打造智慧党建基地,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职工日常教育,增强职工对党的政治、思想、理论与情感认同。2024年6月,中国共产党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正式成立,105名党员中乔勇强等3名一线职工当选首届党委委员。党委成立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弘扬劳模、劳动与工匠精神,引导职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二、科技驱动,智改数转激活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山西天宝集团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在张雁玲团队带领下成果丰硕,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专利132项,含69项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与3项国外专利。2024年,“5G+云平台”风力发电智能制造扩建项目取得关键进展,借助5G通信与云平台技术,引入先进锻压、机加工等设备,实现生产智能化控制与数据化管理。项目投产后年产能达10万吨,生产能力位居国内前列,巩固了企业在风电法兰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
三、产教融合,培育高技能人才梯队
山西天宝集团深化产教融合,全力提升职工技能水平。2022年,忻州市天宝职业培训学校挂牌忻州市工匠学院天宝分院,成为全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通过“工匠学院”平台,企业开展岗前、技术提升等多层次培训。2024年,与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助力49名员工完成大专深造,18人取得本科学历。工匠学院累计培训422人次,131名锻造工、215名车工、50名金属热处理工获得技能等级证书,8名职工获评中级工程师职称。同时,“师带徒”活动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2024年职工人均产值较2023年增长15%,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四、暖心关怀,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企业始终将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多措并举增强职工获得感与归属感。2023至 2024年,一线职工平均工资从5800元提升至7100元。企业不仅足额缴纳“五险一金”,还提供免费就餐、理发等福利,设立医务室并组织健康体检预防职业病。2024年新增办公楼、篮球场等设施,联合天宝教育集团解决职工子女入学难题,开设爱心托管中心,全方位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
五、安全筑基,筑牢生产稳定防线
山西天宝集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将队伍建设与安全文化紧密结合。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增设警示标识与劳保用品,定期开展培训与应急演练。2023年通过“安全标准二级化企业”复审,获评忻州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024年新编《安全文化手册》,推动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安全事故率显著下降,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机制创新,激发职工内生动力
2023年起企业构建绩效考评体系,为优秀员工提供晋升加薪机会。一线技术岗位推行新计件工资制,职工收入远超地区平均水平。2024年完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重奖在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职工,充分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
来源:山西天宝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