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奋斗——庆祝建团100周年 回顾在共青团工作的光辉岁月(五十五)
无悔青春历程 至今服务青年
■陈晓平
1赴西柏坡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精神洗礼。
流失的是光阴,难忘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于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8年起担任企业团干部10年。1996年,我入职《山西青年报》,服务青年数十年。上世纪的邮票、信封、BP机、传真机、电脑、刊发的数百万字稿件、几个移动硬盘,承载的是我青春的记忆、奋斗的足迹。我无愧曾经的团员称号,无悔曾经的青春历程,自豪至今仍工作在服务青年的岗位上。
加入团组织 激励我前行
1978年,我在就读的初中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当时班里首批入团的三个人之一,共青团员的荣誉与责任成了激励我奋发前行的力量。
1985年5月,即将从原平工业学校毕业时,班级团支部书记刘新平在毕业纪念册上给我写下了这样的赠言:“人们只惊慕成功之花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它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愿你不负青春,写出挥笔文坛的‘绝唱’。”党锋利同学的赠言更是激励我前行:“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中间的桥梁。但愿我们早日共饮丰收的‘美酒’,共赞时代的伟绩!”
1985年6月,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忻州的一个玻璃瓶厂工作。
要想不负青春,必须奋发有为。成为当时忻州唯一国有大型二类企业的青年职工,我感到很荣幸,领导指派啥工作就干好啥工作。
上班首日,我被指派清理供暖锅炉内堂,清理完出来,整个人黑了一圈不止。
企业高温车间玻璃熔化炉推料工缺员,我被派去顶岗半年多,每日守着上百度高温的料口,堵料时还得用几十斤重的钢钎推料。遇上停电,这样的操作一个班八小时要不断推料。
一年冬天,高压水塔管道垫冻炸,我上塔维修了两个小时,从塔上下来衣服都变成了冰衣,人也冻麻木了。
1988年5月4日,我被玻璃瓶厂团委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后兼任分厂团总支书记,其间参加山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于1989年取得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
为了搞好企业共青团宣传工作,1992年8月,我参加了《忻州日报》首届新闻写作讲习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在厂里,我的笔名是“耳目”,每到中午、晚上下班时间,厂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我署名的文章。当时,我还向《山西日报》《山西工人报》《忻州日报》投稿宣传企业和职工。当时,我是支持企业改革的进步青年,也是一名负责任的基层团干部,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团干部、先进工作者、优秀通讯员,并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组织的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征文纪念奖。
1995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90年代,企业改革,砸烂“三铁”。《山西日报》在头版位置刊发了我作为基层团干部支持改革的声音。随后,山西电视台专门对我进行了采访。
在企业的十年,从优秀共青团员到优秀团干部,给了我奋斗和积极进取的无限力量。此间,我还光荣地成为《山西青年报》的通讯员,有幸采访过当时从团省委调到原忻州市委(现忻府区委)担任书记的老团干张少农、时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支树平等老团干,他们朴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基层团干部的关怀让我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充满激情,为我后来服务青年、服务团工作增添了无限力量。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1996年年底,《山西青年报》在全省公开考试选拔记者、编辑,我以优异成绩被录用。
作为《山西青年报》驻忻州记者,我带着对共青团事业的深厚情感,带着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忻州这个拥有280万人口的革命老区的真挚感情,兢兢业业工作,为忻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扶贫攻坚、旅游开发、调产增效、国企改制及党团建设呐喊助威。在工作中,我虚心向政治素质高、业务功底硬、新闻纪律严、工作作风正、敬业精神强的各级新闻前辈和同仁学习请教,使自己的政治素质逐步提高、业务功底逐渐过硬、敬业精神更加坚强。
《山西青年报》是共青团山西省委的机关报,作为报社派驻忻州的记者,我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以优秀的作品鼓舞青年。《一对支教志愿者的婚礼》《忻州老八路结对资助山里娃》《爱在贫困中闪光——“国际消除贫困奖提名奖”获得者静乐一中学生吕剑的成长道路》《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于执武转为公办奔山区支教》《张挺老部长关心忻州贫困学生》《老教师抓贼被捅三刀不松手再追踪——学子捐款转赠希望工程》《忻州获希望工程攻坚奖》《九百山里娃住进公寓楼》等近百件反映我省忻州希望工程建设的稿件,让全省读者特别是关心支持我省希望工程的人士了解了当时作为革命老区的忻州在此项工作中的最新动态。
2020年,我被团省委、省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
聚焦共青团工作、宣传优秀青年、关注青少年成长、歌颂新青年,是我作为记者的重要职责。《被通缉的优秀青年厂长无罪》《忻州出了个“徐洪刚”》《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于执武鲜为人知的 “新闻”》《村支书用生命捍卫正义》《爱心接力棒在传递》《乔安山实话实说自己与雷锋的故事》以及 《白血病患儿牵动省长心:忻州团市委发起爱心行动》和建团80周年系列报道 《繁峙团员青年弘扬 “五四”精神 争做优化环境先行者》《35位青年专家热血谱写急救曲》等作品都是关注青少年、聚焦共青团工作的缩影。
为忻州青年维权,也是我作为一名老团干的职责所在。1997年,《“一泡尿”引出的文明风波》《“一泡尿”事件引发社会公德大讨论》等六篇连续报道使忻州市民上厕所难的问题得到改善。
2000年,在团省委、报社和忻州各级党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山西青年报》在忻州启动自办发行工作。作为驻站记者的我,在认真做好采访写稿工作的同时,积极支持发行站的工作,使团省委的工作部署能最快最大范围传达到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当中。忻州市区《山西青年报》发行数比仅靠邮局单一发行时增长15倍,而且自费订阅占到90%。
时光漫漫 春华秋实
时光漫漫,春华秋实,披荆斩棘,奋勇前行。一路走来,我收获了无数荣誉。2000年11月,作品《六位农民被坑苦了》获得忻州城区1998-1999年度好新闻二等奖。2001年,作品《从苦命娃到希望之星》获得忻州市年度好新闻二等奖。2002年,作品《寒门学子贷款也要上清华》获忻州市年度好新闻二等奖。作品《忻州70万青年要突出重围》《800名学生谁来收养》荣获2002年山西省第五届“五四新闻奖”三等奖。共青团忻州市委、忻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 《关于表彰忻州市希望工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的文件,我荣获希望工程贡献奖。2004年,与报社记者联合采访的作品《山西民间文化遗产走笔系列报道五篇》获忻州市年度好新闻二等奖。2004年,我被忻州市人民医院聘为医德医风监督员、被山西原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聘为行风监督员。与报社记者联合采访的作品《黄河岸边的艺苑奇葩》获2004年度山西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铜奖。2005年,作品《忻州企业打赢反倾销“官司”》获忻州市年度好新闻二等奖,同时被忻州市委宣传部评为忻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作品《市政府老龄委三年努力 忻州老年人终能免费坐公交》获得2006年度忻州好新闻三等奖,同时获得第十八届山西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忻州红头文件使排污费变了味》获得三等奖。2007年,被中共忻州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作品《新郎救火》被评为年度忻州市好新闻三等奖。2008年6月,作品《18年爱心接力弃婴考上大学》在第十七届山西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出席山西新闻界庆祝第九届“中国记者节”暨表彰大会。2009年,被忻州市荣军精神病医院聘为医德医风监督员,被忻州市园林处聘为行风监督员。2010年,被忻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授予全市春运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2018年,获忻州市无偿献血宣传先进个人荣誉。
我知道,荣誉的获得,对我来说,既是鼓励和鞭策,更是动力和挑战。
感谢共青团组织
五年前,面对媒体受众变迁,青年人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为了扩大《山西青年报》在忻州的影响力,在时任报社相关领导和忻州团组织、宣传部门的支持下,我于艰难困苦中创办运营“山青忻州”微信公众号,并不断做大做强,提升了《山西青年报》在忻州市的影响力,用新媒体的力量守住了传统媒体的阵地。忻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忻州市委、忻州市互联网办以及报社相关领导、省市媒体同仁出席了山西青年报业务研讨暨山青忻州一周年活动,时任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连生还专门为活动作过批示。
活动中,团忻州市委领导评价道:山青忻州上线一年间,关注忻州青年、弘扬忻州青年典型、维护忻州青年权益,是凝聚忻州青年正能量、展示忻州青年新形象的新视窗好平台。
“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耕耘春天,就会收获金秋;逐梦山青忻州,曾经是一个青年人的执著和追求,呵护山青忻州,更是当下一个成年人的深爱和坚守。”“山青忻州虽然只有一年,可晓平已为忻州喝彩二十多载,纸上变线上,但一颗热爱新闻的心却从未变过。”“收获在秋,耕耘经年。粒粒文字,皆有温度。帧帧照片,雕刻世态。报喜报忧,解疑解惑。现场立场,缘自真相。一个世界,多种声音。一方天地,丝竹黄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祝山青忻州青春永驻,勇立潮头!”这是省、市几位媒体名人当时给我的祝福语,至今激励我努力前行。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的初中班主任韩富梅老师让我加入了共青团组织,我的母亲曾当过团干部。从家庭到社会,一路走来,我始终不忘初心,服务青年。感谢共青团组织,感谢党组织和一批批新老团干部以及众多青年的支持和厚爱,我自豪,至今工作在服务青年的岗位。
(陈晓平,曾任忻州地区玻璃厂一分厂团总支书记,现任《山西青年报》记者)
来源:山西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