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家启动发展重大战略新兴产业,2009年规划了七个,电动汽车是其中之一。过去十几年,中国电动汽车在增长速度、保有量和产业配套体系方面都走到了世界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推动一个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我国过去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电动汽车是其中发展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由此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美国开始“押宝”电动化,欧洲也处于中国五六年前所处的起跑阶段,转型速度都明显加快,这也验证了电动化将成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中国能够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变革期起到策源地的作用,在此之前也是少有的。
张永伟: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成功的5点经验和未来发展的10个趋势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取得这样的进步到底是哪些因素在推动?2019年,世界银行和百人会合作研究“为什么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共同总结了一些原因。
1、妥善处理了技术路线问题
电动汽车存在多种技术路线,中国在确立纯电为主流技术路线的同时,也给了其他技术路线包容发展的机会。
汽车产业从业者一度十分困惑,不知如何在不同的技术路线中进行选择: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增程式技术等等。有的企业曾对每种技术路线都进行了研发布局,投入大量人力和研发费用,实力不强的企业则面临巨大的投资挑战。
后续国家战略开始相对清晰,政策重点支持纯电路线,同时鼓励其他技术路线的发展。妥善处理好了多种技术路线的关系,这是过去十年行业取得的重要经验。
2、较好处理了传统汽车与新力量之间的关系
在产业发展初期,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思路是靠传统汽车企业作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导性力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传统汽车企业推动转型并不具有革命性,反而新生力量最有积极性。
所以2011年后,政策开始鼓励跨界造车,特别是没有相关资质的企业造车。这在中国过去的汽车产业发展史上是难以想象的。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政策和体制上需要破解的问题,既要推动传统车企向电气化转型,又要鼓励带着电动化基因“出生”的新造车企业参与破局。
对比来看,欧洲就缺乏这样的结构性力量来发展电动化。目前欧洲仍在依托传统车企来推动电动化,这也是其电动化转型缓慢的根本原因。美国相对好一点,但从结构上看新势力转型快,传统车企转型慢。
中国能够将新旧势力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而且开放性的引入了特斯拉。它对中国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格局,让大家相信之前没有造过车的企业可以造出一款好的电动汽车,其外部效应是巨大的。
3、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中央一直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汽车产业电动化发展过程中,这个关系处理的虽然有争议之处,但总体上比较好。
产业发展初期,我国政府启动了大规模补贴,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因素,但也正是政府持续十年的财政和税收支持,成就了中国今天蓬勃发展的电动化市场。2019年,大力度的退坡政策让市场调节作用慢慢起来,产业逐渐脱离政策的温床。
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在中国汽车电动化发展的历程中是有经验可循的。
4、处理好产业协同的关系
推动电动化不仅是产业管理部门的问题,也涉及科研、能源、交通等领域,需要多部门协同处理,同培育一个产业,相互之间发挥好接力棒作用。在这方面,处理的也很好。
财政、工信、发改、科技和能源,十几年来大家都积极参与到电动化发展的支持轨道上来,十分难得。在此之前,多部门高效协同的案例并不多。
未来,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需要协同的部门更多,涉及到数据监管、网络安全和交通法规的修改调整。能否延续好顶层设计和多部门协同的发展机制至关重要。
5、处理好自主与开放的关系
在电动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妥善的处理好了自主和开放创新的关系。目前国外车企的电动化产品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全球主要的零部件公司,也都在中国实现了电动化产能的配套。
电动化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开放度最高的发展阶段,但这种高开放度并没有影响到自主品牌的成长,反而自主电动化的技术和企业都实现了快速成长。按照过去产业的发展经验,我国普遍先追随,跟着跑,最后取得领先。而在电动化上,中国实现了开始的领先,且差距逐渐拉大,有些电池、电力和电子技术企业还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这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某国际研讨会上,重点梳理了未来三到五年中,值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关注的10个重要发展趋势,并在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10个重点趋势
1、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
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即汽车增量当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到2025年预计会突破 30%。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渗透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样。中国以纯电为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等。
2、中国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
基于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900-1000万辆。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行业“之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以动力电池为例,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全球规模最大。
3、中小城市与农村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市场增长点
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机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辆车将很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车。这会成为未来3-5年,继大型城市之后,中国电动化市场的一个爆发点,并成为未来市场增量中一个最重要的领域。这会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的作用。
4、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车企的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别是外资品牌。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大量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与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特点不同,市场竞争将进入真正的大浪淘沙的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和品牌,在这个阶段会面临极大挑战,⼀些产能会加速退出,⼀些品牌会销声匿迹。
5、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为一
过去十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阶段,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反过来看,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的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的平台。因此,电动化基础之上会加速产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会正式合体。
6、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实现实质性协同
随着“双碳”的实施,能源侧变革会让电动汽车实现绿色化,使用上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同时,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接入电网实现车网互动。风电、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加智能电网这一理想模型会提前实现。未来3-5年,技术和政策会进一步支撑电动汽车的绿色化,从小范围试点慢慢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将真正实现实质性的协同。
7、供应链成为汽车企业的发展瓶颈和重要竞争力
低碳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都高度关注和依赖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在2035年或 2040年前,距今只有10-20年,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智能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别是芯片。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供应短缺减产规模约1000万辆,中国平均减产20%。
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这个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除了受自身战略影响,还会受到国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变化。
8、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节奏会明显加快,汽车产品全栈式电动化大幕拉开
市场的爆发会激发新一轮汽车技术创新浪潮。过去,困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主要问题是成本。2022年补贴退出后,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竞争的核心因素。技术的进步使新能源汽车已基本具备与同级燃油车竞争的经济优势,真正迎来行业期待的拐点。
由于经济性优势,高端品牌电动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蔚来汽车已经进入同价位宝马、奔驰的市场。在A0级市场,尤其是5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市场,其性价比也超过了燃油车。得益于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的进步,“最便宜的车”和“最贵的车”这两端电动化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未来几年,行业竞争的重点将会集中在20万左右的“中间”市场,并逐渐形成新的优势。
9、电动化带动商业模式快速创新
汽车电动化进入真正的市场化阶段之后,将带动大量商业模式快速创新。例如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换电模式、电池银行模式等。
10、基础设施配套逐步补齐并衍生三网融合新业态
燃油车时代的基础设施只有加油站、加气站,由于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未来能源基础设施会发生重大变化。充电、换电、快充、慢充、电池的移动补电、加氢等等,将会构成融合的基础设施。这将未来电动化发展的重大亮点,也是行业投资的热点。
二、未来产业发展的六点建议
1、补贴退坡要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在汽车电动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政策应该保持适当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2022年补贴退坡是必须的,但最好不要有高频度的调整。到年底退出而不是年中提前退出,是多方共同的预期。
2、补贴退坡后可以由双积分来支撑。双积分是补贴退坡后助推汽车电动化最重要的政策。继续优化双积分政策对行业影响巨大,2022年优化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比例,并允许积分交易。同时要扩大范围,在乘用车以外,货车和商用车也可以纳入。
3、把汽车纳入碳交易。让碳政策对汽车行业实现约束,也能激励汽车实现可再生绿色化。
4、在使用端给予支持。购车补贴退出后,可以在用车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充换电领域,给建设者和使用者补贴补助,让使用成本更低。
5、制定非货币化的政策。包括在部分城市给予新能源汽车不限购、不限行、实行专用车道、优先停车等些非货币化政策支持。
6、鼓励支持先行城市和企业。包括鼓励先行省份城市全面推动电动化,鼓励先行企业率先实现零碳,鼓励先行工厂实现净排放或零碳供应链。
来源:凤凰网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