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城邑,名源何处?连缀历史,窥见华夏。《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系列节目,本期讲述“代县”地名的由来。
代县:代王了不得啊
代县,今天指的是山西北部一个小县,然而其名在古代出现得很早。赵国灭代国设代郡,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代郡也为其一。后世沿袭,但辖境缩小,至十六国后燕时废,北魏时在平城县 (今大同东北古城) 重设代郡,废于北齐。后隋复设,旋即改马邑郡。代郡之名宣告结束。
隋朝开皇五年 (585年),改肆州为代州,大业年间改为雁门。唐武德元年 (618年),复为代州。明朝初年,降州为县,始称代县。清雍正二年 (1724年) 升为直隶州。直到民国初年废州改县,又改为代县。
其实,代县之名来自代国,代国之名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其一是商汤时期所封的同姓方国,国祚很长,熬过了商,熬没了西周,起码有1000多年。战国初年,代国国君被自己的妻弟、晋国正卿赵襄子所杀,代国才灭亡。
代国疆域包括山西东北部、河北东北部,地盘不小。因为代国赵襄子打下来的,所以代地也是赵家的基本地盘、根据地。战国时秦灭赵,末代赵王的太子赵嘉还跑到代地自立,称为代王,又苟延残喘了六七年。
▲代县雁门关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代地是诸侯国之一,刘邦的哥哥、女婿都被封过代王。当然,最著名的代王是刘邦的儿子刘恒。刘恒虽然不太被重视,但刘邦对儿子总体上还算不错,代国(代县)有代郡、雁门郡、太原郡、定襄郡四郡之地,比历代“代国”的地盘都要大。
刘恒7岁时被封为代王,就藩晋阳,为代王17年。恰逢朝中有变,执政的吕后薨逝,朝中的元老尽诛诸吕。朝中大臣认为刘恒为人“仁孝宽厚”,而且母族势力较弱,他们觉得在刘邦的子孙中最好控制,于是就公推刘恒为帝。刘恒在位24年,开启了汉朝的“文景之治”,死后被谥为“孝文”,庙号“太宗”。汉朝不像后来的朝代,只要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按着“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规矩特立的名号,西汉 11 个皇帝,只有4个皇帝拥有庙号,即高祖刘邦、太宗刘恒 (汉文帝)、世宗刘彻(汉武帝)和中宗刘询(汉宣帝),可见当时人们对刘恒的评价颇高。明世宗继位不久,即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它信奉道教,整日为求长生不死之药而忙碌,对于朝中大事,置之不理。朝中大臣几番上疏无效,于是具有忧患意识的海瑞冒着被罢官处斩的风险,借助汉文帝与贾谊的故事劝诫嘉靖皇帝:“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使天下贯朽粟陈,几致刑措。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反刚明之质而误用之。”可见后世对刘恒的评价也很高。
▲代县边靖楼
还有值得提一点的是,汉文帝是从晋阳走出去的第一位皇帝,太原被称为“龙城”,盛产皇帝,就是从汉文帝开始的。现在一说到龙城太原,南北朝一堆草头王不提,是从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开创了大唐盛世算起的,可是,唐朝的太宗文皇帝应该纪念,但汉朝的太宗文皇帝也别忘记。
从代王刘恒起,封地或名义封地在山西的诸侯王也特别容易当皇帝,比如当上皇帝的有曹魏的晋王司马炎 (晋武帝)、隋朝的晋王杨广 (隋炀帝)、唐朝的晋王李治 (唐高宗)、后周的晋王柴荣 (周世宗)、宋朝的晋王赵光义 (宋太宗)、元朝的晋王也孙铁木儿(泰定帝)等。
来源:山西日报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