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忻州传媒网!
首页 > 太忻经济 > 五台山
雄忻高铁五台山隧道正洞单作业面进口、出口双双掘进千米
闻真传媒网 点击量:4960 2024-03-18 23:26:00

近日,由中国铁路太原局大西铁路客专公司代建、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雄忻高铁五台山隧道进口、出口掘进双双突破1000米,这是全线所有隧道正洞进出口同时掘进突破千米的隧道,为早日实现全隧道的顺利贯通、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施工现场


雄忻高铁线路位于华北地区中部,行走于河北省和山西省境内,大致呈东西走向,东起雄安新区雄安站,西至大西客专忻州西站,途经雄安新区、保定市、忻州市,并经由大西客专与山西省省会太原相连,正线长度约342.033千米,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山西省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后将形成山西东承京津冀、南通长三角、北连内蒙古、辐射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新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意义。


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五台山隧道位于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一级高风险隧道,全长14.1公里,共设隧道进口、出口及3座斜井组织施工。隧道需穿越15条断层破碎带,Ⅳ、Ⅴ级软弱围岩占比达60%,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风险较大;斜井反坡施工距离长,排水和通风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地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内,环保要求高、协调工作量大;且位于寒冷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低至零下30℃,施工极为困难。


自2022年10月1日开工建设以来,面对诸多困难,项目管理团队在遵守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资源进场,为现场施工创造了基本条件。


想要在零下30℃的极端天气中正常施工,这让多为南方人组成的管理团队吃尽了苦头,一是要解决作业工人在露天环境中作业的保温问题;二是要确保各类机械设备、建筑材料能够正常使用。项目副经理唐泽林说:“极端低温天气下的冻土层就和冰块一般,正常的土方施工比石方还困难,必须采用破碎锤才能挖得动。”在滴水成冰的环境下,混凝土浇筑也是一大难题,项目技术人员想方设法给混凝土“建房子、穿衣服”取暖。通过给混凝土结构搭暖棚、盖棉被或电热毯等方式,不仅保证了混凝土强度质量,同时也确保临时工程按照节点建设验收,为后续快速完成洞口工程、实现全线首座隧道进洞的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推进,项目团队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利用钻探与物探结合,多源协同、相互验证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准确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后,坚持“岩变我变”,动态调整优化设计支护参数,确保了施工安全。


面对劳务人员老龄化、管理人员年轻化的现状,项目团队主动适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和劳动力老龄化加剧的形势变化,系统总结机械化配套经验做法,加强“四新”技术和“五小”创新成果应用,纵深推进隧道建设用自动化与机械化换人、靠信息化和智能化减人进程。


一是在配置隧道内智能衬砌台车、液压移动栈桥、智能养护台架等智能工装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全力推进洞外配套智能工装的引进、应用。项目创新引进了全国首套隧道格栅钢架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将作业工人由原来的15人压减至3人,提高2倍生产效率。同时联合厂家突破了八字筋双缝焊接技术,焊缝质量较人工焊接更为稳定,根本性解决了格栅钢架焊接质量不稳定、人工投入高、焊接效率低下等技术难题。


二是对拌合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引进无人值守过磅系统、IBS物料控制系统。运输车辆司机通过小程序自助登记预约,LED屏实时显示预约过磅车辆信息,避免出现“一车多过”“虚假过磅”等情况。同时增设一机双控、信息化集控室,实现了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控制、监测、维护、管理的智能化管控,以软、硬件设备的结合保障施工质量。通过洞内外结合、软硬件同步创新,推进实施隧道全工序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安全风险,推进实施智能化施工安全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科学编排施工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责任分工网格化、风险管控清单化、日常管理穿透化,超前谋划,强管理、保安全、重质量、抓进度、善创新、讲实效、重考核,确保了隧道建设安全快速推进。


五台山隧道进口、出口掘进携手突破千米大关,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目前隧道正洞进口、出口合计完成2千米,剩余12.1千米;1#斜井已于1月27日进入正洞;2#斜井、3#斜井分别剩余710米、175米,且进入正洞后施工任务仍很重,剩余工程建设任务任重道远。

 

来源:忻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