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根本出路。近年来,忻州市坚持“特”“优”战略,狠抓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蹚出一条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插上“金翅膀”。
忻州杂粮产业园区。张存良摄
筑牢技术体系
紧紧围绕“土、水、种、技、机、绿”六大关键环节,坚持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忻州市深入实施有机旱作重点工程,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支撑效果显著。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6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90万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30万亩,建设旱作节水技术示范区6.5万亩,示范推广软体集雨窖3500立方米;创建杂粮良种繁育及提纯复壮、抗旱节水新品种示范基地10余万亩,引进选育抗旱节水新品种10余个,旱作节水良种普及率稳定在90%以上;示范推广膜侧播种等一体化集成技术10余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5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5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呈现出技术集成配套、生态绿色循环的新格局。
构建标准体系
聚焦“特”“优”产业与区域布局,坚持点片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我市从点上突破到面上推广,从先行先试到标准规范,推动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
积极创建省级示范片。2017年以来,忻州市先后申报创建1个示范县(神池县)和14个省级示范片,实现省级示范片县全覆盖;2020年,整市域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市。加快科研和生产基地建设。2021年以来,我市建设“中国杂粮之都”有机旱作产业核心示范园区,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基地4个、生产基地8个,基地总面积14.5万亩,辐射带动发展有机旱作标准化基地150万亩以上。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力度。忻州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有机基地7个,认证“供应深圳农产品基地”14个、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584个,位居全省第一;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0.5万亩,占到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6.2%。健全技术质量标准。在实践中,忻州市制定、修订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等级标准35项,发布地方农业标准70余项,2023年5月又颁布实施了《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促进条例》,全市农产品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
打造产业体系
坚持发展杂粮产业与有机旱作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带动延伸杂粮产业链条,目前我市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60万吨以上,分别占到全省的1/4左右和1/3左右,杂粮已经成为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主攻方向。特别是忻州市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建成了五寨县9万亩、繁峙县1万亩的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立足县域特色产业优势,我市规划创建十大杂粮主产片区,打造了市域公用品牌“忻州杂粮”“忻味道”两个,培育县域公用品牌10个。忻州市“玉米皇后”牌糯玉米、“石鼓”牌小米、“礼麦”牌藜麦等9个产品入选“有机旱作·晋品”,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完善经营体系
加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稳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接模式,不断构建完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忻州市鼓励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1家、农民合作社13958个、家庭农场4394个;聚焦粮食等大宗农作物和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以农业生产托管为抓手,以服务小农户为重点,培育托管服务主体259个,累计实施托管面积214.14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27.39万亩次,带动服务农户14.817万户。目前,忻州市“龙头企业+科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
来源:忻州日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3935000092 投稿邮箱:2223609153@qq.com 地址: 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2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 - 2021 wenzhenmed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晋ICP备2021013947号-1 忻 州 传 媒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