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经济
以绿画山 以绿染川——忻州市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攻坚战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纪实
时间:2024-06-11 21:47:53点击率:3211

山清水秀、绿荫蔽城,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漫步忻州,道路两旁绿树成行,公园绿地星罗棋布,这是我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昔日荒山披绿装。张存良摄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两山四河一流域”林草生态建设格局和“两屏三区三带”生态功能区定位,厚植绿色,强化保护,切实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攻坚战,加快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让忻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管“绿”有效 坚持规划引领


国土绿化,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筑牢守好黄河流域和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神圣使命,也是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的主攻方向。


多年来,我市坚持高位推动,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突出“林草植被增加、工程质量提升、森林覆盖率提高”三大重点,先后印发《忻州市2023年林草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关于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高造林标准确保造林绩效的通知》《忻州市黄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工作方案》《忻州市黄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定区域生态目标,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强化体系,压实责任,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和实施路径。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工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项目、重要水源地项目、干线通道绿化项目等国省工程和其他工程营造林376.3万亩。


保德县飞龙山呈现“生态绿”。闫鹏跃摄


2023年,我市抢抓政策机遇,成功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山西省忻州市黄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落地忻州,涉及五寨、河曲、保德、偏关4县,建设内容包括人工造林71215.74亩、退化林修复46607.69亩、村庄绿化100个,将通过高标准建设、精细化施工,着力打造集晋西北整流域综合治理、片带状生态防护、节点景观绿化为一体的荒漠化典型示范工程。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0万亩以上工程片区4处、5万亩至10万亩工程片区7处、1万亩以上5万亩以下工程片区31处,现有森林公园10个、湿地公园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沙漠公园1个,初步形成了“带、片、点、圈造林绿化同步建设,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屏障区、太行山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汾河滹沱河重要水源地保护区协同推进”的生态治理修复大格局。


增“绿”添景 厚植生态底色


立足高质量发展,不光要在“绿”上扩容增量,还要在“彩”上提质增景,在“财”上深挖潜力。


五寨县青山叠翠入画来。刘纪森摄


为了在“科学绿化”方面做好文章,我市一方面合理确定造林模式,坚持减针增阔、全面混交思路,注重挖掘乡土树种资源,调整优化树种结构,乔灌草一起栽、针阔叶共同种,提高阔针混交林栽植比例,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林分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碳汇能力。另一方面,结合森林覆盖率现状,以总量为导向,统筹工程布局,注重项目整合,突出规模效应,规模化集中连片推进治理,提高工程建设成效。


全市连年持续打造岀了静乐县庆鲁流域生态修复工程、静乐县黄金山(王端庄)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区、宁武县南辛窑造林基地工程、保德县高地堎综合治理工程、偏关县“两湾一山”生态经济林示范工程、河曲县田巨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沟域治理项目工程等一大批精品示范工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科学绿化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与发展特色,坚持绿化美化并重、彩化财化结合,牢固树立“双增”意识,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实现扩绿、经营“双提质”。


偏关县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植树造林,改善生态,通过以绿增景、用绿增产、靠绿增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近两年,该县完成人工造林9.83万亩、退化林修复工程6万亩、森林抚育2.25万亩。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8.6%,国土绿化率由10年前的27%增加到40%。该县先后荣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山西省绿化模范单位等殊荣。


五寨县坚持规模连片、集中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编制工程项目作业设计方案,沿山系、按流域实施千亩、万亩连片造林工程,使工程成规模上档次,202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社部、国家林草局三部门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


河曲县以直入黄河的10条较大沟域为重点对全县整沟治理进行了全面规划,形成以整沟治理为点,以国省工程为面,以通道绿化为线的全县“一带一屏两河六线”的科学造林绿化、生态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布局。经过持续科学绿化,全县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增,近3年来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近一个百分点,实现了增绿增收的“双增”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组数据更令人振奋——


全市现有林地总面积1257万亩,草地面积1135.77万亩,湿地面积20.4万亩,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24个,森林覆盖率15.12%,森林蓄积量2242.29万立方米……


从城市到乡村,伴随着各地“绿色增量”的不断涌现,我市正逐步形成“春百花、夏浓荫、秋重彩、冬有绿”的生态景观格局,绿色生态将成为忻州又一张“金字招牌”。


护“绿”前行 筑牢生态屏障


增“绿”不止,护“绿”不休。


河曲县沿黄河旅游公路风光旖旎。张玉明摄


在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的同时,我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推动林草资源保护责任和措施落实落地。


聚焦全市森林覆盖率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市县森林覆盖率年度增长指标,以林长制的考核体系为抓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森林资源保护格局。


在自然保护地管理方面,建立了全市自然保护地数据库,对全市18个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构建起新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分区体系,整合归并了交叉重叠和相邻相连的自然保护地,解决了自然保护地重复设置、空间重叠问题,实现“一个保护地、一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管理目标。


在禁牧轮牧休牧方面,岀台了《关于切实抓好山西省禁牧轮牧休牧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抓好禁牧轮牧休牧工作的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各县(市、区)科学制定禁牧轮牧休牧专项规划,精准划定禁牧区、轮牧区、休牧区,扎实推进我市禁牧轮牧休牧工作,有效管护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地等自然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在严防森林草原灾害方面,严格落实禁止野外用火规定,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巡查和定点看护制度,筑牢防范森林草原火灾的铜墙铁壁,连续两年实现了全市零火灾目标。


同时,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统筹抓好美国白蛾、林草鼠兔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积极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目前,全市无成灾面积,成灾率为零,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6%,测报准确率为90%,种苗产地检疫率100%,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9.5%,圆满完成“四率”指标和重点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任务,确保林草资源和生态安全。


青山披翠,碧水蜿蜒,从增容量到增颜值,从护生态到谋致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岀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随着一项项国土绿化措施的实施,我市环境越来越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成为常态。如今,行走在忻州大地上,随处可见新添的一抹抹绿色,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已然成为生活标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来源:忻州日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3935000092      投稿邮箱:2223609153@qq.com      地址: 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2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 - 2021 wenzhenmed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晋ICP备2021013947号-1 忻 州 传 媒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