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经济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忻州:“五好社区”托起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4-06-22 23:07:00点击率:4387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忻州市岢岚县,走进即将整村搬迁的赵家洼村、宋家沟新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他深情嘱托,“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我省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省委团结带领3500万三晋儿女不断创造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如今,全省脱贫地区和总书记考察过的赵家洼村、宋家沟新村一样,已经迈上新的奋斗起点,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背景链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把集中安置区和搬迁脱贫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区域、特殊群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举措、补齐短板弱项,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2022年,忻州市、大同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先后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2022年7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


就业渠道持续拓宽。深入开展外出务工输送一批、就地就近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安排一批、以工代赈安置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自主创业扶持一批等“六个一批”就业帮扶,促进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每年组织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出台交通补贴、稳岗补助、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等多项促进就业奖补政策,调动市场主体和搬迁劳动力务工就业积极性,确保了有劳动力且有意愿的搬迁脱贫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产业支撑不断增强。积极规划后续产业项目,用实衔接补助资金,引导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发展,不断丰富产业项目与搬迁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优先安排吸纳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入园发展,在厂房、租金、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十四五”以来,全省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846个,投资16.45亿元,惠及搬迁脱贫人口39.63万人(次)。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不断完善安置区路水电气房网等基础设施,聚焦共享教育、医疗资源和养老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确保了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平等共享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大中型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规划布局、一体建设提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要素向农村安置点延伸覆盖。


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为主体、驻点工作队全面参与、网格员为依托、群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管理为补充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省级出台文件,明确迁入地对搬迁群众各项权益保障负主要责任、第一责任,保障搬迁群众各项权益落实。建立起驻点工作队为基础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夯实筑牢防返贫底线。


李全宏


宋家沟群众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6月21日,天蓝山青。岢岚县第7届“6·21乡村文化旅游季”在宋家沟新村盛大开幕。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忻州市岢岚县,走进即将整村搬迁的赵家洼、宋家沟新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他深情嘱托,“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7年来,忻州市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聚焦“稳”字做好搬迁后扶“后半篇文章”,有序创建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奋斗换来好生活。”如今的宋家沟新村已经发展成4A级景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游存明自豪地介绍,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多万元。他的话语也代表着忻州所有搬迁群众的心声。


聚焦权属权益,让搬迁群众放心来


经历过苦,更珍惜甜。从赵家洼黄泥屋搬迁到县城广惠园楼房的刘福有大爷笑着说,“有了党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舒心”。


同搬迁群众站在一起,就知晓何以解忧,如何排愁。忻州市把保障搬迁群众后续权益作为搬迁后扶的核心内容,出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对象后续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梳理明确搬迁群众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四大类23项权益,厘清迁出地、迁入地的权益保障边界和范围。


广惠园社区党委书记尹建明介绍,其中迁出地保障承包地合法权益、林地合法权益、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土地复垦增减挂、光伏、原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及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支持政策等8项权益;迁入地保障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党组织关系、干部选用、子女教育和文体娱乐、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监测帮扶、户口转移、新增住房需求等15项权益。


纸上的文件如何让搬迁群众“读”懂?尹建明说:“说千遍不如做一遍。搬迁群众有事了,社区工作人员就要往回揽。揽回来,帮着办,一个人遇到的事往往是一类人的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大家都明白文件上到底说了些啥。”该社区通过窗口通办、专业代办、志愿帮办等多种服务,实现居民服务“零距离”,建起了一座衔接搬迁群众从故乡到异乡、从农民到市民转型的桥梁。


聚焦生活生计,让搬迁群众安心住


广惠园是岢岚县县城集中搬迁安置区,安置了全县82%的易地搬迁户,涉及包括赵家洼在内的全县10个乡镇117个行政村1773户5029人。让四面八方的人搬到一起能够和谐相处,这是对搬迁后扶体系和社区治理能力的双重考验。


忻州市强化体系建设,全市68个集中安置区全部实行“乡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和“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总楼长、单元长”的社区“双五级”管理体系,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让搬迁群众8万余人的大情小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楼上漏水、楼道堆放杂物、充电桩安装、物业管理、招工信息发布……解决这些关乎社区居民生活生计的事情,除了实行网格管理,“板凳议事会”是广惠园社区开展政策宣讲、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尹建明说,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板凳议事会”,一道道社区治理难题迎刃而解,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让居民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有了归属感,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


79岁的老党员白发兴感慨地说:“刚来那几年,我们见面打招呼都是问,你是从哪个村搬来的,现在楼下碰见不认识的就问,你在几号楼几单元住的了。”


让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医疗、养老、教育、就业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满足,广惠园社区入选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乡村治理优秀品牌案例”,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平安山西建设示范社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好社区”。


聚焦就业创业,让搬迁群众干劲足


早上5点半,还有些微凉,沈姚付和老伴儿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活,他们要给来村里旅游的游客提前准备好凉粉。7年前,搬到宋家沟新村后,沈姚付不等不靠,借着旅游的东风,支起了凉粉摊。他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越奋斗生活越好。”


忻州市把产业就业作为保障搬迁群众生计的首要任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的意见》,培育增收产业,构建“市有基地、县有园区、村有车间、户有工坊”的就业体系,保障稳定就业。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32260人,就业率97.22%,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北京夏初科技集团宋家沟采摘园里,远道而来的游客兴致勃勃地采摘草莓。


随着乡村游火爆,宋家沟先后建设运营91座设施大棚,引导26户村民建起民宿客栈77间,扶持95户农户发展小买卖、小养殖、小作坊等庭院经济,带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底的6391元提升到去年底的16620元,其中易地搬迁群众收入达到17970元。


“吃上旅游饭,还要吃好旅游饭。”游存明说,依托宋家沟4A级景区和相连的王家岔宋长城3A级景区,下一步,将聘请专业设计运营团队,重点围绕民俗风情、红色党建、山水休闲、农耕体验等文旅产品进行集中打造和开发,使文旅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21年以来,忻州市44个县城集中安置区、24个农村集中安置区中,已成功创建43个“五好社区”,其中14个安置区“五好社区”创建获得省级授牌。为进一步深化易地搬迁后扶工作,忻州市又提出建设智慧社区,让搬迁群众乘上数字化的“时代动车”。


山西日报记者王利强


特写1


向阳街上向阳生


踏着夕阳的余晖,一辆辆流动推车从四面八方陆续汇集到向阳街上。华灯初上,吆喝叫卖声、孩童嬉笑声交织在一起,街头巷尾小吃飘香,原本安静的社区一下热闹起来。


向阳街上的摊主大多是广惠园社区的居民,搬出山庄窝铺后,乡亲们的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不少人萌生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想法。


31岁的马小飞是高家会乡五里水人,2019年5月,一家三口住进了新家,他家楼下就是向阳街。


广惠园全景。


今年1月,看到朋友推荐的烧烤技能培训,马小飞便跟妻子丁楠商量着在家门口摆摊创业。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小两口的摊点顺利开张。


“以前在村里,山高坡陡收成不好,无奈四处漂泊打工,现在不仅住进了亮堂的楼房,还有了自己的小生意。”马小飞动作麻利地翻转烤串,还不时刷油上料,脸上笑意满满,“现在的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自己更要加把劲,让脱贫后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开张不到半年收入近3万元,前段时间赶上端午市集,每天营业额在500元左右,时间还自由,挣钱带娃两不误。”马小飞说。现在,自家的烧烤摊经营得有声有色,一家人其乐融融,陪伴好孩子、照顾好父母是两人最大的心愿。


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实现楼上“安居”、楼下“乐业”,广惠园社区从2021年开始分批邀请忻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前来开展面点、家政、电工等技能培训,受益群众百余人,并把流动摊点集中到了向阳街上,引导群众规范经营。


“前段时间社区开展走访调查,为像马小飞一样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申报了自主创业补贴,根据情况可以补助500元到2000元不等。”广惠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孙越峰说。


夜幕已深,马小飞摊位前的烤炉烧得正旺,在弥漫升腾的烟火中,满是幸福生活的气息。


薛志浩


特写2


连心桥畔旅游兴


走进岢岚县宋家沟村,村里的青石板路宽阔整洁,黄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横跨新村宋水街和旧村宋前街的连心桥下,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灵动和妩媚。


“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乡村文化旅游季,我家的4间客房早就被太原的游客预订一空。”6月16日,记者见到村民李建平时,他正在和家人收拾院子,放下手中的工具,他满眼都是期待:“要做足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呵护好宋家沟的旅游招牌。”


李建平家在连心桥旁,沿街的门店经营着农家乐餐馆,后院是乡村主题民宿,房间的窗户被擦得透亮,院里小菜地里种了黄瓜、西红柿、玉米,屋檐下一排小红灯笼随风摇曳,充满了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宋家沟景区举办游客背诗词兑换精美文创产品活动。


从2018年开始,宋家沟陆续建起了停车场、游客中心、标识路牌等服务设施,并着手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季。如今,20多户村民开起了特色民宿,不少脱贫户在宋水街卖起了手工文创、地方美食,村里更是捧回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金字招牌。


看着门前停车场上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车络绎不绝,原本在外打拼的李建平决定返乡创业,去年6月旧房完成翻修,每间客房都配有地暖和干湿分离的卫生间。


“入住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都夸咱们的环境舒适、服务周到。营业一年来收入3万多元,旺季的时候单月收入接近万元。”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李建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说话间,20多名来毕业旅行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从院前路过,带队的李爱兰是村“两委”成员,工作之余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导游。


“村里的‘巧手坊’提供手工剪纸、布包、面塑等特色文创的培训、体验和销售服务,让村里的妇女也有了增收路子,‘节节高’旅游合作社更是结对帮扶11户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还有生态采摘、民俗演出……”说起宋家沟的“旅游饭”,李爱兰有说不完的话。


沿着宋水街,慕名而来的学生们边看边听边问。“徜徉在绿水青山间,近距离感受到了宋家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贾一骁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岢岚: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写和美乡村新画卷


宋家沟移民新村蓝天白云、青翠欲滴,极像一幅绚丽的风景画,引人入胜。


宋家沟村民的幸福生活。


岢岚县宋家沟功能食品有限公司沙棘饮料生产线。


岢岚县王家岔村地埋式垃圾分类处理现场。


年轻的羊肚菌种植户潘晓华看着即将收获的羊肚菌,满脸欣喜。


王家岔全景。


盛夏的岢岚,木秀草茂,清凉宜人。


入夜时分,藏在管涔山褶皱里的黄土坡村,刚开业的“黄土情亲子乐园”里灯火通明,欢快的歌声随着烧烤的香气,在夜色中纵情飘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志军感慨地说:“过去村里人嫌山高路远,冷冷清清,现在这反而成了特色,城里人呼朋引伴来到这里,白天观山景,开襟纳夜凉。”


近年来,岢岚县始终牢记领袖殷殷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发展”,扛牢责任、狠抓落实,坚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量力而行,统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展开了一幅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的生动画卷。


坚持规划先行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从县城出发,朝北不到3公里,就到了高家会乡五里水村。百十户人散居在209国道两旁。今年,岢岚县认真学习践行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定了2 个精品示范村和 18个提档升级村。


五里水村就是提档升级村之一。“领头雁”是一位不到30岁的女书记,叫何沫璞。小何介绍说,县委、县政府一再强调,要坚持乡村振兴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一体谋划、一体实施,按照城乡融合发展思路,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彰显特色,结合实际,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逐步构建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协调发展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就是防止‘翻烙饼’。”在村委会,何沫璞拿出五里水村的规划,“有了规划,远期目标和近期任务就心里有了数,一件事办成再办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久久为功。”


立足五里水村的城乡融合型定位与特色,规划中注重村庄远景面貌的整体性和完好性,合理安排村庄布局方式,着力解决人居环境问题,更好保护乡村绿水青山,充分显示和提升村庄定位和价值,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提档升级具体任务有三项,一是提升村容村貌,二是改善基础设施,三是谋划产业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岢岚县以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牵引,统筹推进城乡路、水、电、网、气等建设,实施维修提升乡镇汽车站5个,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规划建设4个充电站,扎实推进28.8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和8.8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


何沫璞说:“这几年,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功,让我们体会到了城乡深度融合的好处。”


强化一线行动


深化人居环境整治


“过去一是穷,也没有多少垃圾,二是不讲究,家里扫出来的脏土,出门找个旮旯就倒。”说起王家岔村环境的变化,老党支书杨和站在树荫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现在村里有专人登门收垃圾,集中起来分类倒在村口的三个“蘑菇”里。


他所说的“蘑菇”,是县环卫部门按照垃圾分类专门安装的三个大小不一的地坑式垃圾桶。半圆的盖子盖好上了锁,看上去很像三朵漂亮的大蘑菇。


人居环境的改变,是群众最直接可感可及的实事。岢岚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的切入点,以垃圾治理为牵引,围绕创建2个精品示范村、18个提档升级村,所有村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梳理出任务清单6方面30小项,分别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项、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12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2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生态发展2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项、提升乡村治理能力6项。


“城乡融合发展,生活垃圾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清运。”岢岚县卫健体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永芳说,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县卫健体服务中心负责监管考核。


王家岔村是岢岚县2个精品示范村之一。因为村后就是“国保”宋长城,这几年到村里的游客逐渐增多。环境卫生,不仅是脸面问题,也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实行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乡村两级就没有保洁经济压力,有了积极性。经过宣传,上门收集垃圾,村民也积极配合了。”李永芳说,要监管好,就必须在一线,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就在现场产生。实打实的效果,不仅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有了较大提升,而且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这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举措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支持。


加强项目支撑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干净整洁的村庄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微风吹来,绿树掩映中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摇曳着夏日的光芒。


走进岢岚县西豹峪乡羊肚菌种植基地,豹峪沟村民韩俊才兴奋地说:“我承包了村集体10座大棚,全部种上了羊肚菌,剔除菌种、肥料、人工和上缴集体的4.8万元承包费,去年纯收入达到11.2万元。种地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收入超过10万元,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岢岚被称为“中华红芸豆之乡”,也有“中国晋岚绒山羊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沙棘、羊肚菌先后登场,挑起了岢岚乡村产业的大梁,与红芸豆、绒山羊共同演绎黄、褐、红、白“四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合唱”。


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岢岚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互补,不断培育壮大特色农牧产业,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依托三井畜牧强镇持续壮大以羊为主的多元健康养殖业,万只羊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形成从育繁推扩到规模养殖的全链条格局。开展杂粮全产业链标准化提升行动,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拓展红芸豆、绒山羊、沙棘、羊肚菌等品牌优势,促进特色农业高效发展。


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下,许多村庄不等不靠,从自身资源入手,以市场为导向,主动上新项目,探索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产业新路,汇聚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生动实践。


七彩滑梯、碰碰车、转转杯、人力过山车、樱花摇篮……一系列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的娱乐项目落在了宋家沟镇王家岔村。一到周末,娱乐场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


温泉乡咸康村的油桃大棚声名鹊起。种植户贺鸡换高兴地介绍:“今年的油桃长势很好,口感香甜。我种了两个大棚的油桃,预计每个大棚的收入可达上万元。”


高家会乡上川坪村在青山贫瘠的土地上种上了毛建茶试验田,开发出的产品“毛建隐茶杯”一年多时间卖了70万个。


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在岢岚乡村持续推进。


突出文化赋能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每天清晨,紧邻宋家沟三棵树广场住的沈姚付一边做着凉粉,一边听着广场传来的舞曲。“刚开始,觉得晨练的人是闲着没事干,跟着跳了几次,才知道锻炼身体和下地干活不是一回事,跳会儿舞浑身舒坦。”


说起动员沈姚付学跳舞,宋家沟村妇女主任李爱岚笑着说,可是费劲了,“说是鬼抽筋,不跳”,后来村里跳舞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老沈也动心了……


沈姚付感慨地说:“从懂事开始,拼尽力气就为填饱一家人肚子,穷得既没有那闲也没有那情。”自从2017年移民搬迁搬到了宋家沟,才一年一个样,过上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活,才敢往人堆里站了。


摆脱贫困,沈姚付们有了更多更高的精神需求。岢岚县因势利导,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了“中心、所、站、点”四级架构,阵地机构全部覆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岢岚县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岢岚好人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集中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大力倡导睦邻友好、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文明乡风。全县先后选树“星级文明户”3111户、“岢岚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36个,累计创建国家文明村1个、省市文明乡镇6个,国家卫生乡镇4个、省级卫生村86个。


坚持群众视角,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一件件民生小事作为一个个着力点,为广大农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宋家沟开始了从“洁化”“美化”到“艺术化”的转变。


现在,村里有文艺演出、“送戏下乡”等活动,沈姚付是绝不落场的。以前吃的小杂粮,成了宋家沟村民手下的各色颜料,老沈想听游客们对他“创作”的杂粮画的惊叹和赞美。


坚持党建引领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这几年,岢岚乡村有个新变化——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有从城市回来的“归乡人”,更多的是“新乡人”。


五里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沫璞,从2014年五里水村包村干事,到2017年换届选举担任村党支书,再到2021年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派到五里水村任村党支书,10年时间,经历在变,但为五里水村谋发展的初心不变。她以自己为例,号召到村大学生、返乡大学生参与村内工作实践,凝心聚力、集思广益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岢岚县长效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立起”一村至少一名“共计130名的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现在他们中,有4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7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已成为当地引进产业、服务群众、乡村治理的生力军。还扎实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库3796人,储备有效后备力量282名,确保了每村至少2-3名,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马艳茹是到村工作大学生。担任黄道川村党支部书记后,几年时间,她带领村“两委”班子盘活集体土地,建起了土豆加工厂,做大了牛羊养殖业,为村集体创收13.4万元。


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她还注重学习和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 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等做法,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托稳全村人的幸福。


“农村是考验我们各种能力的一个大舞台,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任务,作为到村工作大学生,我们更要扑下身、沉下心,敢想敢干,为村里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马艳茹说,要通过几年时间让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使村集体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从宋家沟到王家岔,再到黄土坡。一条旅游路串起来三个村庄,旅游线路上的三个村,次第发生蝶变。黄土坡村党支部书记胡志军说:“农村有了与城市不一样的风景,才更能成为城里人内心向往的地方。这也为探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开广阔空间。”


文 王利强  图 赵文君


 来源:山西日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3935000092      投稿邮箱:2223609153@qq.com      地址: 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2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 - 2021 wenzhenmed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晋ICP备2021013947号-1 忻 州 传 媒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