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8日,原平梨花诗歌节盛大开幕。上午,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文学院院长、山西省网络文学院院长张卫平,山西文学院副院长、《黄河》副主编王国伟,山西省作家协会老干处负责人孔令剑,山西文学院青年作家晋阳出席了开幕式。下午,鲁顺民、张卫平等领导和老师们返回忻州开展调研工作,忻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利民,忻州市文联一级调研员王改瑛,忻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欣荣,忻州市文联《五台山》杂志主编闫庆梅,忻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梁生智以及《五台山》杂志全体编审和青年作家代表参加了此次“山西省作家协会忻州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气氛十分热烈。会后,青年作家徐焱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的侧记,在此全文发出。一是表达对省作家协会和省文学院领导、老师们的感谢,二是勉励我市文学爱好者,要加强学习,多多创作,为繁荣我市文学事业再上层楼而努力奋斗。
徐焱,山西定襄人。现任山西省定襄县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多次发表于《黄河》、《五台山》、《忻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于202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六季《中国诗词大会》。
遇见春天
——记一次文学座谈会
徐焱
梨花节前夕,获悉省作家协会的领导将赴忻州调研。我作为《五台山》杂志多年来培养的作者和编辑也有幸参加这次座谈会,非常激动,又深感惭愧。
激动的原因有很多,我会见到仰慕已久的山西文学院的院长张卫平老师,也会再次见到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老师,还有同样久仰却未曾谋面的文学院副院长、《黄河》副主编王国伟老师,以及我还不熟悉的其他省作协的老师。当然,最激动的还是作为一名作者,对文学杂志主编的期待,以及对自己创作的期待。
惭愧的是,自2019年参加《山西文学》春秋两季改稿会以来,我并没有快速地成长为《山西文学》和《黄河》两大刊物有影响力的作家,甚至都没能获得一种自我认可。如果我已经在文学的路上,我还仅仅是某一篇文章的作者,未来是不是能够成为一名具有文学创造力和一定数量文学作品的作家还很彷徨。因此,我觉得对不起《山西文学》的鼓励和培养。
我的激动和惭愧,都很真诚。
因为激动,我在梨花节开幕式现场已经翘首以待,企盼在梨花盛放的同川,早一点见到省作协的老师们。
因为惭愧,我在整个开幕式的时间里,都在痛恨自己没有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才华,更痛恨自己在过去的时光里,没有付出黾勉不息的努力。
在梨花节川流的人群中,我远远地望见了鲁顺民老师和张卫平院长在前排落座;开幕式结束后,在步行去寻找大巴车的途中,又有幸遇到了王国伟老师,还有省作协老干处负责人孔令剑主任和文学院青年作家晋阳。
梨花节的相遇,已经拉开了下午座谈会的序幕,座谈会的地点在秀容书院博物馆。
下午的古城,静谧而慵懒。秀容书院博物馆门口,市文联王利民主席带领着我们恭迎省作协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
等待的时光里,有两个身穿汉服的女孩子从高高的台阶上走出来,层层叠叠的汉服和环佩叮当的头饰与她们勃发的青春样貌相得益彰。《五台山》杂志主编闫庆梅老师问道,河南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穿汉服的女子?两个女孩嫣然而笑,说我们就是从河南来的。河南看完牡丹又来山西看梨花?一个女孩似是羞涩的抬手掩着嘴巴,拼命地点头。她们带着我们充满善意的目光,蹦蹦跳跳往秀容书院更高处走去。
秀容书院博物馆的馆长是《五台山》杂志的前任主编梁生智老师,也是市作家协会的负责人。梁老师说,博物馆的主体活动还是文学。如此,无论是从市文联、《五台山》杂志社、还是作协的角度,秀容书院博物馆都是文学的阵地,都包含着文学精神的延续和寄托。
当省作协的老师们来到博物馆门前,与市文联众人相视而见的那一刻,秀容、古城、春天、四月、梨花、文学,都悦然而来。
鲁顺民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诙谐和幽默。说座谈会,大家都不要那么拘谨。此行,宣讲二十大精神是一个重要内容,其二就是对忻州市文学工作的进行调研。鲁老师说,大到对文学的困惑,小到作家生活中的困难,有什么要求、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我自是不能代表市里作家群体说生活中没有什么困难,却可以代表这个群体发自内心地表达感动与感激,我也知道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对文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
鲁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文学现场的画面和声音。比如,由中国作协创联部、省作协在晋城主办的“山西文学周”的盛况。活动期间,隆重举行了“赵树理文学奖之夜”颁奖晚会,为本届获奖的23位作家进行了颁奖。这次盛会还邀请了一线名家与山西作家面对面,近距离接触。虽然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离我很遥远,也是我的想象力无法抵达的,但我依然憧憬和向往。很难说,这样一种文学现场的描摹会对一个作者产生什么样的启发。2019年秋季改稿会召开的时候,鲁顺民老师刚刚参加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鲁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评奖过程中的一些体验。评奖的体验距离我更是遥远,但我在鲁老师的分享中,感受到我想去读获奖作品的渴望。虽然我一直都在读书,但我真的是从改稿会以后,才开始认真并且有计划地展开了茅奖作品的阅读。
第十届、第九届、第八届……我一直在读着。
我承认,很多事情于我而言,都起步太晚,比如写作,比如真正的阅读。但庆幸的是,在生命的某一刻,我们会受到一种精神的引领,也无论多晚,我们的生命都开始了这样的一种探索和追寻。
对“赵树理文学之夜”的憧憬与向往,在未来也许会成为人生的又一种鞭策。
鲁老师还向我们传达了许多文学圈里的好消息,最令人振奋的是鲁迅文学院与山西文学院将在太原联合举办培训班。鲁迅高研班已经高不可及,如果再错过鲁院与文学院的培训班,又情何以堪?
张卫平院长是代县人,王国伟老师也是代县人,王利民主席也是代县人。我还知道,《黄河》的主编黄风老师、《山西文学》编辑苏二花老师、获得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的诗人张二棍也都是代县人。我不知道这金戈铁马、雄关漫道的雁门关下,是如何批量培养了这些作家和诗人。我只知道,在这个浮躁又夸张的时代里,代县涌现出来的作家和文人几乎占据了山西文学圈的半边天,如同盛唐时期山西涌现的著名诗人占据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样,让人羡慕到嫉妒。
代县人是忻州人,定襄人也是忻州人。走出忻州的时候,代县的文人和作家都是我的老乡。在我还没有机会认识这么多老师的时候,我已经收到了别人的羡慕和嫉妒。那年改稿会上,一位来自阳泉的文友说,山西文学圈的高地,都被你们忻州人占领了。
人类的情感是会互相转化的。被人羡慕产生的骄傲抵消了我本来的自卑,也催生了一种进步的动力。我是忻州人,怎么能不进军山西的文学圈呢?
中国人的乡党情怀具有一种非常的感染力。感染我的时候,我相信有一种磁场也在感染在座的老师们。张卫平院长对忻州的文学发展寄予了很多希望,他表态,对于忻州作家的发展,文学院会全力以赴。已经全力以赴了,除了创作,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王国伟老师针对创作中文体的选择和转变进行了指导。每一个对文学心存热望的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文体和表达方式。这正是我在当下的写作中面临的问题。所有的老师都指导我,要写小说。我不确定我是否具有小说创作的能力和潜力,但我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我在散文的写作中,是以童年生长的环境为背景,写我姥姥,写我在姥姥家成长的故事,姥姥家的九大巷儿,姥姥的老姐妹,老姐妹们成长的大家庭。就像余华说的,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童年的许多事情就这样以散文的形式从记忆里输出,但我还没有开始挖掘我在医院工作的十几年的经历。写作也是有时间机缘的,当我准备对医院的成长经历进行开采的时候,我对文体的选择,就是小说。
孔令剑老师与我同龄。山西省作家协会老干处负责人是官方头衔,更令人羡慕的还有官身以外的身份,“赵树理文学奖”“第六届中国青年诗人奖”,还有不胜枚举的奖项与作品就不再一一例举。关于忻州作协与省作协之间的联络,孔令剑老师表示将会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忻州的文学爱好者多写作,积极申请省作协会员。我就是成为省作协会员之后,才找到作为一个作者的家。
请允许我在这里依然称呼我们《五台山》杂志社的主编为庆梅姐。庆梅姐是我的老师,亦师亦友。闫主编和闫老师的称呼都太生分,我就是这么一个感性的人。庆梅姐汇报杂志工作的时候,我也跟随着对这一年参与的《五台山》杂志的工作和活动进行了回忆。《五台山》杂志从2022年开始推出专号,从1期的小说、2期的诗歌、3期的女作者、4期的散文评论、5期的青年作者、6期的儿童专号、7期的纪实文学,我都进行了深度的阅读。第7期以后,我也成为《五台山》杂志的编审,参加每一期的审稿会。我还参与了与杂志社有关的一系列活动,评稿会、改稿会、文学进校园、文化论坛等。我在庆梅姐对杂志社的工作进行汇报和梳理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自己在这一年多以来的成长和进步。
我必须感恩,我就是《五台山》杂志培养的作者。
市文联王利民主席和马欣荣副主席的讲话都高屋建瓴,从提高政治站位,对办刊的意识形态问题到文学刊物的方向、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一些文学活动的设想和安排,都与省作协的领导们进行了探讨,并表示希望山西文学院能在忻州定期举办培训班,满足忻州文学爱好者们热切的学习愿望,通过这样的平台,培养更多优秀的忻州作家。
王利民主席像一个慈爱的家长,把更多发言和交流的机会留给我们。
说实话,上午的时候我已经在思考我的发言,但到发言的时候,我还是不知道我想说什么。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成了想说什么说什么。
每次面临这样的自我介绍,我都绕不过我自身的成长经历。说到在医院的工作,我必须蹭一下王小枪的热度。之前的交流中,几位老师都提到了王小枪。没错,王小枪,就是红得如日中天的《县委大院》的编剧王小枪。我和王小枪是县医院的同事,他在CT室当医生的时候,我是内科的护士。我忘了说的是那时候的王小枪已经在创作,我看过他的《疯狂医生》,在这部小说里,我勇敢地认领了一个穿上韩服才有腰身的胖护士的角色。没有人说那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但当我对号入座之后,没有信心再去读我们县医院的医生有多么疯狂。这是二十年前的心态。二十年之后,我依然在《县委大院》的剧情里看到了我们医院的背景,也点燃了我以医院为创作源泉的热情。
与先知先觉的人相比,我几乎是个后知还不觉的人。当王小枪扛着他的枪向新浪网挺进的时候,我还在临床上拿着注射器使劲儿地打针和输液。那时候我也读书,但却没有文学创作的意识。当王小枪的剧本已经在电视上上演的时候,我还在儿科扮演一个天使护士长的角色。我并不喜欢学医,但我知道我不喜欢学医的时候还不知道我喜欢文学。弃医从文不是人生的必然,却也绝非偶然。当我离开医院,终于到了文联,开始在《五台山》发表文章的时候,已经是2015年。我是一个晚熟的人,这时候我才有思想去追悔过去的时光里与文学的错过。人生其实没有弯路,从文学的角度,我在医院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也许正是写作中需要的生活体验。我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已经开始了一个短篇小说的创作,题目是《C型血》。鲁顺民老师说过,作家都是死不要脸的人,写作还要学会吹牛。其实,鲁老师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写作,不要怕退稿;写作的时候要学会夸张、学会变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创作出足够数量的作品去死不要脸地投稿,也不知道是不是学会了写作中夸张和变形的技巧,但我已经学会了吹牛。
牛吹出去,也是一种动力。然后,我又勇敢地表达了我的愿望,一是希望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鲁院与山西文学院联合举办培训班的时候,我强烈希望有幸可以聆听;二是我会向《山西文学》和《黄河》不断地投稿,希望得到各位主编和老师们的指导和支持。我说的都是一个写作者的肺腑之言。
市文联的韩华和毛宇卿都是青年作家,她们都是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韩华的专业是语言学,小毛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我无数次表达过,我非常羡慕她们这样系统而原装的文学专业的学历,这是我无法弥补的人生差距。王国伟老师鼓励我,说她们也羡慕你在医院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都是有局限性的,每一个人都没法体验所有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的经历,可能都是宿命,就像文学也是一种宿命。
老师们对韩华和小毛创作方向的指导是写评论,评论炙手可热的大作家,但评论具有时效性,评论文章要紧跟随原作。小毛是90后。面对90后的孩子们,我总会想起孔子那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后生可畏啊!
座谈会总结时,王利民主席说,平常临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常写到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说文章比生命、比时间更长久,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结束了边座边谈的工作,忻州古城已经灯火辉煌。古城之古,不仅仅因为忻州古城墙是晋北锁钥,是三关总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不仅仅因为那一段土城墙遗址上的每一粒尘埃都可能是史记的残本,古城还有从乾隆年间延伸到当代的秀容书院,古城还有很多古老的事物。而我此刻想说的是,古城包罗万象的古,还包含了忻州各县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
唯文学与美食不可辜负。
晚间的小聚,王利民主席提议我们分别朗诵几位老师的作品。小毛朗诵孔令剑老师的《缓慢之夜》时,我听进去的一个词语是“鳌鱼”,没听清楚的是一个外国诗人的名字。后来我才知道那句诗是“一个比喻。读扎加耶夫斯基像吃鱼,代县鳌鱼,慢火,久时秋冬之夜”。之所以如此茫然,首先是因为对于诗歌我是个白痴,其次是因为小毛挨过来是我。莫说这样轮着来,就是击鼓传花也总会传到我头上。我不会朗诵,当然,我也没有其他才艺,除了硬着头皮来已经“在劫难逃”。这时候,我才觉得没有一项才艺是多么尴尬的事情。
我选择的是鲁顺民老师的散文《乡愁何谓》。我发誓,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朗诵过,最多是有声阅读。哪怕是上学时候的分角色朗读,我都是说“嗯”“啊”的那个配角中的配角。我左手边是韩华,用庆梅姐的话来说,韩华是CCTV播音员的水准。已经压力山大,当韩华告诉我她准备的也是鲁老师的《乡愁何谓》时,我愈发踌躇。情急之下,我忽然想到这篇文章是鲁老师在成都遇到了一位姓苗的老乡后,两人展开的对话。既然是老乡,那对话一定是家乡话。鲁老师是河曲人,我有一个河曲的朋友,那些年她说过的河曲话我还是熟悉的。索性把鲁老师和苗老的对话用河曲话说出来,不能原汁原味地再现对话的场景,也算临摹一下斯情斯景的味道。这段对话的原文我就不写了,我估计我说出来的河曲话是定襄味的,有没有河曲味也不重要,笑人的是我在这几种语言的切换里说出来的那些五味杂陈的口音。大家都在笑,但不是笑话,是热闹。
落座之后,我一直在冥思苦想,我到底有没有一点点可以拿出手的才艺?无数次搜肠刮肚的思考后得到的答案是:没有。而此刻,当这些文字通过指尖和键盘输出的时候,我想起来,我会一个正儿八经的行酒令的游戏——飞花令。虽然我在酒桌上没有行过飞花令,但在诗词大会面试的时候,我确实玩儿过飞花令。说到这里,我必须声明的是,我会飞花令,但我不会喝酒。所以,如果有一天我在酒桌上把飞花令这招使出来的时候,只能赢,不能输。当然,赢了是承让。
当韩华用播音员的音质朗诵完《乡愁何谓》的后半部分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把这里的掌声一分为二,一半给韩华,一半给鲁顺民老师文章中那句“大家回过头,站在河岸上,发现月亮在山西那一头没有随我们过河来。”没有过河的月亮之上,是深刻的只属于中国人的乡愁。
但如此富有感染力的朗诵,怎么能不再来一首?韩华又朗诵了张卫平老师的《悲情雁门关》。这是一篇我拜读过的文章,在张卫平老师磅礴大气的笔触和韩华深情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雁门关的重峦叠巘,霞举云飞。
我们可爱的小毛用她温柔的语言朗诵了王国伟老师的两首诗,其中一首《河》:“我相信她自天上来/如今潜沉在草根之下,绿叶之旁/而在我低头的一瞬/她已飞升到白云之上”
我方压轴的自然是我们的大姐大。庆梅姐朗诵的是晋阳老师将在《五台山》杂志第6期发表的组诗《我爱这苍茫的世间》中的《雁门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诗人就有一千个雁门关。我们都读过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也读过刘长卿的“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可能还读过李白的“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来过雁门关,也有无数墨客歌咏过雁门关,但这并不妨碍后人对雁门关的歌颂和膜拜。同样是写雁门关,这首诗中,击中我灵魂的是那句“登一次雁门关,如同脱一次胎换一次骨”。
这个晚上,最惊艳的是鲁顺民老师带给我们的河曲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于音乐,我依然是白痴型的。但歌声里,我听到黄河水奔腾碰撞的声音,还听到黄钟大吕般雄浑厚重的声响。
梁生智老师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说给我们唱首不正经的歌,有多不正经?我只听见那句“难活不过的人想人”。但梁老师不是只会民歌段子,梁老师是有拿手戏的人。他给我们演唱了一段京剧《野猪林》林冲唱段。我的白痴病又发作了,我能听懂的就是“林冲”“雪夜”这样的关键词,所以我脑补的画面就是《水浒传》里那一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梁老师演唱的时候,鲁顺民老师会在每一个过门,虚拟一个弹奏京胡的姿势,并配音“哩格儿愣”。一曲唱罢,鲁老师意犹未尽,说有把京胡就好了。我不知道鲁老师还有多少深藏不露的技艺,但如果有一把京胡,鲁老师一定会让我们听到昆山玉碎、石破天惊的器乐之声。
曲尽绸缪,却不是酒阑人散,而是依依惜别。
惜别之际,我想借卢照邻的一句诗赠别: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座谈花絮,散记为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不周之处,望请海涵。
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鲁顺民
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文学院院长张卫平
忻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利民
忻州市文联一级调研员王改瑛
座谈会合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3935000092 投稿邮箱:2223609153@qq.com 地址: 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2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 - 2021 wenzhenmed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晋ICP备2021013947号-1 忻 州 传 媒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