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 文化
暑期关爱·脱“屏”计划|第一期读书山·好问文化研学营圆满结束!
时间:2024-08-05 23:27:00点击率:3068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


作为黄河入晋第一市,忻州区位临近全国“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对接“北方防沙带”,处于山西生态功能区的核心区,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流域生态安澜的重要屏障,市域内黄河流经偏关、河曲、保德三县,全长171公里。


绿意盎然的黄河河曲段。张存良摄


近年来,全市上下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立足全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城乡协同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了以偏关县“两湾一山”生态经济林示范工程、河曲县田巨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沟域治理工程、保德县高地堎综合治理工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示范工程,用遒劲的“笔触”挥毫泼墨,将黄河文章越“写”越精彩——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向前,沿黄百姓幸福感不断提高。新时代的黄河协奏曲忻州篇章正激扬地响彻云霄,演奏出一段段崭新乐章。


1.


“保”字为先 筑牢生态屏障 以生态之“绿”促发展之“绿”



生态保护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绘就一幅黄河生态发展的新画卷。


静乐汾河湿地。曾江辉摄


去年冬季,河曲县黄河湿地公园内迎来大批候鸟,一群群天鹅和赤麻鸭、绿头鸭等候鸟或悠闲游弋自在觅食,或三五成群嬉戏打闹,或万鸟齐飞形成巨大鸟浪,与冬日暖阳和清澈的湖面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据了解,该湿地公园分布有鸟类11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遗鸥、白尾海雕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大天鹅、赤麻鸭、白琵鹭、红隼等共14种。


哪里环境好,鸟儿最知道。鸟类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最好佐证。近年来,河曲县以国家湿地公园创建为载体,加强县城及周边23公里沿黄生态保护,推动“河曲半岛”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态保护。同时,通过对黄河流域河曲段进行切片分块,梳理水污染治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全方位、一体化推进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县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1426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73.36平方公里,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人工造林9.7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退耕还林3万亩,全县林地总面积达1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81%。


河曲的“变绿”并非孤例,与河曲县一衣带水的偏关县也不断努力讲好“黄河故事”。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偏关,自古以来,风大多沙,十年九旱。为改变这一面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偏关县打响造林绿化“全民战”,1977年,全县国土绿化率还不足4%,截至去年,已增长到48.6%。


近年来,偏关县以打好黄河“几字弯”治理攻坚战为契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取得了治山增绿、涵水固沙的阶段成效。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大景观,在境内黄河沿岸的“两湾一山”(老牛湾、乾坤湾、紫金山)营造了规模达12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发展以杏树为主的经济林4.2万亩,呈现出“荒山造林上规模、通道绿化出精品、乡村绿化显特色、经济林发展见成效”的林业转型发展新格局。


绿,是生态色,是幸福色,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今的黄河流域,不仅有生态之“绿”,更有发展之“绿”。


“过去一刮风,到处是沙尘,有时白天在家也要点灯。现在好多了,山青水绿,旅游旺季游客很多。”偏关县老牛湾景区附近的村民对当地生态改变深有感触。如今,他们开民宿、办农家乐,吃上了“生态饭”。


宁武汾河湿地公园。冯晓磊摄


得益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还有保德县土崖塔乡的乔家塔村和神树梁村。近年来,这两个村积极推进沟壑、坡地治理,扩大可种植面积,以晋西北地区现代生态果树示范基地、山地有机苹果种植示范园为定位,建设起保德县土崖塔乡百亩生态果园。2023年,果园全部挂果,初产苹果2万余斤,经山西农业大学专业团队人员的包装设计,苹果冠名“乔老头”品牌,每斤售价6元,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2万元左右。同时在果园实施了林下作物200亩马铃薯育种项目,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4万元左右。作为2022年省级特色产业示范项目,该项目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和农业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有机结合,成为了农业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保德标杆,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户增收,推动了乡村振兴。


生态立业,文旅融合;久久为功,终成风景。如今,一片片绿意犹如绣在黄土沟壑上的精美图画,树起了无字的绿色丰碑,以绿增景、用绿增产、靠绿增收,黄河流域由黄变绿的成功实践,让沿黄各县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驾齐驱”,也折射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和实践意义。


2


“治”字为要 凝聚治理合力 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作为全世界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啃下治理黄河这一块“硬骨头”,非一地一域之事,非一时一日之功,只有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系统性思维,强化一盘棋意识,拿出钉钉子韧劲,才能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这一场硬仗。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曲段。张存良摄


针对河曲、保德、偏关沿黄三县实际情况,我市高位谋划,科学制定差别化措施,聚焦企业违规生产、道路扬尘污染、黄河支流排污、农村人居环境“六乱”等问题,坚持治河、治岸、治企、治村整体推进,上下游、干支流、水陆域一体谋划,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凝聚治理合力,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在整治过程中,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对此,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按照“沿黄干线1公里先行地毯式推进,沿线10公里统筹纵深推动”的步骤,对河曲、保德、偏关三县沿黄河流域范围内260户工业企业采取关停取缔、停产整治、边生产边整治的三类措施予以分类处置,有效地推动众多工业企业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5月13日,在保德县电石有限责任公司烟囱拆除现场,工作人员按照预定方案拉起警戒线,认真做好爆破前的准备工作。随着指挥员在安全位置发出爆破指令,“轰”的一声巨响,两根笔直的烟囱从预定方向倾斜倒地。这座大工厂,为保德县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曾经的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已经湮灭,只残存随意堆放的垃圾和一片荒芜寂寥,逐渐成为影响周边流域生态环境的“隐形杀手”。烟囱倒下,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过去,更意味着美好未来的开始。


曾经一度时期,对黄河流域矿山的无序开采和利用,导致地表大范围的植被损坏、废渣无序堆放、污水横流,不仅影响周边生态环境,还造成水土流失,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为此,我市对沿黄涉煤涉矿企业进行了大力整治,对黄河干流流经县的22家煤矿企业,及黄河临岸1公里范围内的42家涉煤企业进行全面排查,依法取缔3处非法储售煤场,拆除不符合要求炭炉30余座,立案查处超核定产能生产煤矿3个,调整已设矿业权的晋能猫儿沟煤矿、晋神沙坪煤矿、神达梁家碛煤矿等8座煤矿矿界。同时,大力开展黄河流域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高标准推动煤炭洗选企业和储售煤场整改,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目前,我市申报的总投资5.3亿元的《山西省忻州市黄河“几字弯”重点生态攻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在国家级竞争性评审中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黄河流域重点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也是改善黄河水质的重要环节。我市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原则,制定溯源台账及“一口一策”整治方案,以实际行动管好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同时在黄河各支流流域开展“清河底、整新坡、建新岸、植新绿”治理行动,多举措推进生态保护恢复。


近日,记者来到洞沟河河道,看到河床宽阔平整、干净整洁,河道石笼、护坡工程已经完成,河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了解,洞沟河途经河曲县星佐村、前沟村、磁窑村、樊家沟村、河南村、河北村,面积约为67.86平方千米,河流长15.6千米。过去由于缺乏系统治理,河道淤泥堆积、排水不畅,不仅影响河道美观,还存在着行洪安全隐患。今年5月份,洞沟河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河床整治、河道护坡整治、堤防堤角防冲加固一系列工程,显著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有效保护了沿岸6个村庄3500余人和3000余亩耕地,也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偏关县绿化工程。偏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与洞沟河类似的情况并非少数。过去几年,朱家川河保德县杨家湾镇支流段的河道淤堵现象十分严重,各种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的日积月累让河道受阻。今年以来,保德县出重拳,下狠手,给附近的中小河流清淤泥、修护堤、整河道,彻底让朱家川河通畅起来。为了对河面进行及时有效的清洁,当地政府还在最短时间建成刘家畔渡口,组建了河面清漂作业船队,开展全天候水域巡河,对黄河河面漂浮物进行地毯式打捞和清理,保障水清岸绿的河道景观。


雨污管网是城市地下隐蔽工程,是城市水系统治理的关键所在,在缓解城市内涝、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等方面尤为重要。


连日来,在河曲县向阳街片区雨污分流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各类工程机械与施工人员相互配合,挖沟、铺管、覆土回填,各司其职,忙而有序。施工负责人白雪巍说:“以前的雨污管道是合流的,容易造成淤堵,这次对雨污分流的路径进行改造,不光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更改善了整个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据了解,河曲县把雨污分流改造作为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部署、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对城区雨污分流及相关设施同步改造,铺设新的管线,完善排水设施,疏通城市毛细血管,优化地下管网布局,让污水、雨水“各行其道”,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推动城市功能提档升级、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让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3

“人”字为本 写好民生答卷 让生态治理造福于民


为更高标准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我市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统揽,以沿黄、沿川3县72个村为重点,聚焦农村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彻底治理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六乱”问题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同步推动沿黄72个村改造提升,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巩固整治成果的长效机制,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黄河候鸟。聂新光摄


坪泉村是西口镇的城中村之一,这里商铺林立、人口密集,乱搭乱建、违章建筑较多,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坪泉村从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入手,组织人员进行全覆盖排查,经过两个多月的整治,如今的坪泉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环境是一个地方的名片。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投资的时候,首先看中的就是当地环境,只有把环境卫生搞好了,产业发展才能够越来越兴旺。”坪泉村党总支书记张月飞说。


夏日的清晨,清脆的蝉鸣声唤醒宁静的乡村。走进旧县镇大王家墕村,绿油油的田野,宽敞平整的通村公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新鲜的空气迎面而来,处处让人心旷神怡。“改善村容村貌‘面子’的事情很重要,但转变思想观念‘里子’的事更关键。”大王家墕村党支部书记周东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大王家墕村着力推进此项工作,第一阶段就是加强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栏、文化墙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营造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的氛围。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讲政策,解疑惑,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村以道路沿线、田间地头、村庄边际、房前屋后、沟渠等部位为整治重点,全面做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弃秸秆杂物的清理。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也纷纷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主动清除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为建设清洁美丽家园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自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修得都非常好,村庄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提升,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很干净。环境好了,干啥都心情愉悦。”该村村民李树生说到村里环境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们村绿化之后,村内村外增添了许多漂亮的花木,房前屋后也更干净整洁了,感觉空气更清新了,生活更舒适了。”谈到自己家门口的变化,楼子营镇娘娘滩村村民辛胡椒高兴地说。


除了坪泉村、大王家墕村、娘娘滩村,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推进,我市更多的农村在悄然无息中变得更加生态宜居,村内有小公园,围村有绿化带,村边有风景林。村庄绿化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我市将赓续接力,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放大绿色效应,汇聚生态力量,惠及人民群众,把新时代“黄河故事”讲得更动人、讲得更精彩。


 来源:忻州日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3935000092      投稿邮箱:2223609153@qq.com      地址: 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2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 - 2021 wenzhenmed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晋ICP备2021013947号-1 忻 州 传 媒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