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 文化
不惑之获
时间:2024-08-29 19:24:24点击率:3663

郭宝厚近照


班彦钦近照


四十年前,《改革报》诞生。


前身是小小的《快报》,接着,就是自带气场的《改革报》。国内闻名的一批改革家率先发声,呐喊助威,一隅之烛,光亮闪耀。宛若转角红梅,林中响箭。


长征街21号,集结了最初的报人,从墙东小洋楼转战墙西“火车皮”,从春天到夏天,夜夜挑灯,播下一粒粒文字,日日打磨,雕刻一张报纸的模样。1984年7月15日,由山右大书家徐文达题写报头的《改革报》创刋,脐带鲜艳、心跳劲搏、啼声嘹亮。带着大时代到来的初始气息,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和锐敏,当时的忻州地委书记阎广洪开宗明义宣示:作改革的号角和喉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万马齐喑到山雨欲来,从拨乱返正到百废俱兴,从小岗村十八枚指印到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燎原之火。渐进的改革从话题、课题,进而成为整个时代的主题,思想的匣门一旦打开,汹涌的潮水扑面而来,人们为之眼前一亮、怦然心动。


蝴蝶的翅膀在飞。我们在最好的年纪,遇上了最好的时代,有幸成为最初的那批报人。


地委大院,主楼后面。我们背着行囊,带着理想,惴惴不安作为新兵,加入新军,拼命呼吸新天地里的新鲜空气。1986年的春天,樱花树开得正艳,粉红嫩白,香气流溢。在两排火车皮式箱房安营扎寨后,我们简直以为这就是两列开往未来的列车,而旁边南北向单身汉们居住的“格子楼”每天都会飞出一只只“鸽子”。镜头下“捕风捉影”,书桌前“纸上谈兵”。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跑在健康街和长征街之间,一头是印刷厂,一头是编辑室。饥肠辘辘的深夜,我们会走上空空荡荡的街头,在今天的日月广场某个角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安徽挑担馄饨。大雪纷飞的冬夜,我们会沿新建路一直走到北城门下,讨一壶高粱白,再要一碟花生米和一盘炒山药丝,喝得晕晕乎乎,吐着酒气,感受雪花落在脸上的清冽。那时候,编采校一体,我们是快乐的文字铸造工、文字铆焊工、文字搬运工、文字修理工,总是不停的在字里行间“捉虫虫”,在洁白的新闻纸上印下最新最美的见闻,在“跑龙套”中不忘笔走龙蛇。那时候,最好闻的味道就是油墨清香,每天有初恋感觉就是新出的报纸,充满期待的是墨绿色的邮箱。


新闻是时代的日记,社会的心跳。记者永远在路上,一切皆有可能,而生活将继续。我们用眼晴思考,用白纸黑字填写青春的履历,在剪贴本中依然保留着人生的态度、人心的温度、人性的厚度。


作为新闻人,我们见证并采写了改革年代的石破天惊和闻所未闻,如荷锄闯世界,到俄罗斯承包种地的定襄农民,先后被省内的《山西农民报》头版头条和上海《新民晚报》等报刊转载,被评为一次全省好新闻竞赛一等奖。 踏雪走佛国的摄影家李惠普,被我们以专访形式报道,让人们读到清凉五台的另一种面容,佛门清静的心态生态,其作品获全国彩色摄影年度二等奖。我们记得,因为发布春前农资信息,报纸破天荒印刷10万多份,分送到农民手里,“创造了新时期读报用报新鲜经验”,这句话出自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办的《中国报刋报》头版头条编者按,内容是我们撰写的“肩题:信息化春燕,飞入百姓家。主题:忻州地区春前印报10万份服务农民”。《改革报》以宽阔的视野,独特的舞台,吸引了全国的目光,除大量转载娘子关外改革经验外,浙江步鑫生千里投书,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撰文鸣志,让我们在编排中见识了改革者的心路历程,也见证了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进程。与此同时,忻州地区的改革也进入最活跃时期,地委书记阎广洪雄心勃勃提出,借重江南,联合西北,沟通东西,发展忻州的思路。河曲县的“小流域治理”经验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原平县的“搭台唱戏”,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樱花树下有我们的青春,“火车皮”盛着我们的念想,鸽子楼放飞过我们的梦想。我们在那里恋爱、结婚、生子,我们从那里出发,奔向各自新的岗位。


因为陪伴过,我们与报纸一起成长,因为投入过,我们念念不忘。四十不惑,我们获得的初心是一颗好奇心。永远对美好事物的保鲜,永远对黑白是非的辩识,永远对正义光明的呵护。


我们获得的是“朋友圈”。所谓“秀才人情纸半张”。报纸是娘家,文章是媒人。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我们以字结缘,以文会友,相见或未见,相聚或相别,心爱相同、心灵相通、价值观相融,让我们既体味到“种桃种李种春风”的乐趣,又感受到人生何处无风景的快意。


我们获得的还有几个度。一是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二是角度,“新闻眼”观察世界,逆向思维谋之,反话正听读之,换位思考想之。三是气度,“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就是那些往日时光。四十年过去了,一代一代报人甘守清贫,砥砺前行,守正创新,从铅与火到光与电,高扬主旋律,传导正能量,始终是我们每日精神餐桌上的大餐,始终是发光发热的能量体。


所谓大时代,皆出序章。


凡三年,《改革报》改名为《忻州报》。


凡八年,《忻州报》成为《忻州日报》。


十年后,《中国改革报》创刋。


(作者:郭宝厚、班彦钦。)


来源:黄河新闻网报道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3935000092      投稿邮箱:2223609153@qq.com      地址: 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2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 - 2021 wenzhenmed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晋ICP备2021013947号-1 忻 州 传 媒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