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
水清河晏 山川秀哉——沿着汾河看生态 · 静乐篇
时间:2024-08-17 23:00:51点击率:4771


千里汾河,始于管涔,终入黄河。汾河静乐段由汾河干流和8条支流组成,8条支流分别流经县内的8条沟。该县实施的汾河生态保护修复是以汾河流域、两山(岑山、风神山)四沟(万辉沟、泉庄沟、庆鲁沟、条子沟)一廊道等重点区域为主,通过综合施策实现整沟治理。如今的静乐,正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逐步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景色美起来。


——编者


壑谷青林掩碧流


顺汾河而下,来到位于吕梁山深处的庆鲁沟,景色分外妖娆。路旁,行道树笔直挺拔,整齐排列;山上,植被隆厚,油松苍劲挺拔,冠盖奇特;沟底,一串野狐狸脚印沿着河道消失在远方……印象中沙尘漫天的黄土高原样貌,已难觅踪影。


到了庆鲁沟,才理解生态治理之于黄土高原的意义。


时光倒转,景象迥异。


静乐县林业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小山沟,土地瘠薄,十年九旱。庆鲁沟由西向东纵深10公里,分布着2个乡镇、8个村,分别是丰润镇的李家会、庆鲁、岩子3个村,神峪沟乡的5个村,整沟总人口为614户1748人。十年前,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的高度重合,使庆鲁沟和其他沟壑一样,成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典型区域。


2015年11月以来,时任山西省副省长的郭迎光对庆鲁沟进行了30余次调研,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打造出了一条青山绿水源远流长、生态富民健康养生的绿色发展道路。


几年间,沟内6个村1.2万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林,种植沙棘、杏树等经济林;8个村的1.3万亩荒山荒坡修建水平沟并种植油松、荆棘来保持水土;15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了300多名社员参加,户均年增加劳务收入1.2万元。项目完成后,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3.2%。


“合作社造林,让社员获了益!”谈起增收,王丙秀脸上乐开了花。2017年,庆鲁村村民王丙秀注册了庆森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像样的合作社仅在庆鲁沟流域就有15个。


县里鼓励庆鲁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产业,力争将其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康养、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生态脱贫先导区和旅游休闲健身康养区,推进整沟增产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人工“瀑布”、堰上蓄水池和垂钓采摘园等生态旅游项目的陆续实施,让庆鲁沟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休闲观光。“在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乡村的美丽风光,还能进行农事体验、垂钓等活动,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来自太原的阎先生表示,太原离静乐很近,节假日他们一家常过来玩。


走进庆鲁村,可见干净整洁的道路和石块堆成的矮墙,矮墙后边整齐排列着村史馆和帮助照顾村里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周边围绕着窑洞造型的乡村民宿,一派古朴的乡村风情。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区。


易地搬迁、特色产业、光伏扶贫、退耕还林、基础设施提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庆鲁沟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汾河在变,两岸百姓的生活也在改变。曾经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庆鲁沟,自实施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以来,不仅为全县35条整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庆鲁模式”,而且让村民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再加上养鱼和林果收入,庆鲁沟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凌波戏水野鸭轻


金鹅泊水,泽布六社。


炎炎夏日,天高云淡。湿地公园的每一处都仿佛被染上了绿色颜料,温柔纯粹,清新舒适。


拾级而上观鸟台,“啾啾”的鸟鸣声不绝于耳。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群结队的野鸭游弋嬉戏,偶尔猛地一头扎进水中,偶尔扇动着翅膀,往返于水面和林间。这样和谐的景象正是近年来汾河静乐段水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显现。“湿地公园南北总长20公里,总面积593.85公顷,湿地总面积412.92公顷,湿地率达69.53%。”该县林草事务中心主任李志忠自豪地介绍着。


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以汾河主河道为主体,北起汾河二桥,南至丰润镇庆鲁沟口。公园于2014年开始建设,2019年12月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并正式挂牌,是山西省19处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同时也是我市目前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


漫步其中,可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虫鸣鸟叫,每一步都有宜人景色,有着不可多得的田园野趣。闭上眼睛,伸长脖子,用力呼吸,似乎能闻到清新而湿润的泥土气息,夹杂着草香、花香、叶香,仿佛自己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木栈道旁,来自忻府区的游客陈先生不停地按下快门,“之前听说过静乐汾河湿地,这次和朋友沉浸式游览打卡,真正感受到了湿地原生态的美。”陈先生边拍照边不住地赞叹。


据介绍,每到秋冬季节,湿地公园便会迎来许多美丽的“生态鸟”驻足栖息,它们三五成群,或在浅滩悠然闲步,或在蓝天碧宇展翅翱翔,或在河水间嬉戏觅食,或在岸边树木上栖息,绘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其实,‘生态鸟’并非长期栖居汾河湿地的鸟类。过去,因为水质环境差,静乐人很难一睹其芳容。现在,随着汾河水质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提升,这些‘生态鸟’终于选择了静乐。”谈起静乐这些年生态环境的变化,县林业局主任科员李跃平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湿地公园的建设,持续改善了汾河川植被状况和水域环境,为鸟类特别是国家级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繁衍场所,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深度净化水体,保障汾河水库的水质安全,有效维护汾河上游生态平衡,减轻汾河中上游及黄河生态安全保护压力,呈现出一幅“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绿色生态图景。“公园现有野生脊椎动物26目58科160种、鸟类16目41科11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为金雕、褐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包括大天鹅、小天鹅、领角鸮、短耳鸮、鸳鸯、松雀鹰、白尾鹞等;还有省级保护动物冠鱼狗、牛头伯劳、普通夜鹰、苍鹭……”李志忠如数家珍。


最为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湿地公园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通过发挥“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环境地标效应,带动静乐境内汾河流域综合治理,全局性地优化美化县域环境,推动生态休闲旅游,激活县域生态文化传统元素,繁荣静乐湿地文化,生动阐释了“生态立县”的静乐发展理念。


一川碧水清如许,两岸锦绣入画来。从昔日沙砾遍布的“汾河滩”,到如今生态和谐、风光旖旎的国家湿地公园,静乐县通过深入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让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守护了碧水清流,更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优质的生活环境和丰厚的经济收益。


“这里越来越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地方,也成为游人领略山水、拍照打卡的胜地。”李志忠对记者说。


 来源:忻州日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3935000092      投稿邮箱:2223609153@qq.com      地址: 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2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 - 2021 wenzhenmed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晋ICP备2021013947号-1 忻 州 传 媒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