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心 经典传承
——观忻州文化研究院国庆传统剧目展演有感
张六金
国庆期间,忻州文艺舞台好戏连台,忻州剧院和忻州古城“这里有戏”梨园茶社剧场为忻州观众轮番上演十多场本戏和折子戏专场演出,让我这个老戏迷也过足了七天的戏瘾,也萌发很多感受。
首先,剧场与古城演出联动。七天的时间在剧场看了好多传统戏。既有行当齐全的《画龙点睛》,也有让人倍觉有趣的《穆柯寨》,有展示北路梆子唱腔艺术的《王宝钏》,更有引发时代共鸣的《李三娘》等经典传统戏。接地气的演出,既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让忻州戏迷朋友在“家门口”零距离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
所演出的这些剧目都是经受下乡演出反复锤炼、接受观众与市场检验的传统戏。有些本戏甚至演出将近3个小时,对演员们显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只要观众喜欢,北路梆子演职人员就唱,培养了一大批观众,也提升了演员的自信。更让人欣喜的是,现场演出的热烈气氛还展示了北路梆子的不俗魅力。
与此同时,还在古城“这里有戏”梨园茶社小剧场精心准备了北路梆子折子戏专场,二人台、繁峙秧歌、戏歌联袂演出和“理响忻州”红色情景剧专场演出。不同种类的演出满足了不同群体的观演需求。剧场与古城景区的联动,拓展了剧目演出的广度,也促进忻州演出的繁荣,展示忻州戏曲人的精神风貌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外地人领略忻州戏曲人的风采。
其次,台上与台下频频互动。演出精彩纷呈,观众热情如火。舞台上吹拉弹唱,演员们唱念做打,倾情演绎《哑女告状》《金水桥》等传统老戏里的戏曲人生。
台下观众看得入深,不时因台上“元气满满”的演出,爆发叫好声和热烈掌声,与演员们共同体验戏曲故事。台上与台下,演员与观众的频频互动,共同奏响忻州国庆的“交响乐”。
连续七天的演出现场观众都爆满,也是少有的。台上倾情演出,台下认真欣赏,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忻州戏曲的欣欣向荣。
传承与传播有机协动。戏曲是依赖于观众存在的艺术。我们北路梆子的传承不仅需要演出团体的传承,也需要喜爱戏曲的观众群的传播。不仅需要老中青演员的接力传承,也需要与时代结合,演出预告与演出动态的传播。
忻州文化研究院为了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认真组织策划。从前期筹划演出剧目,发布演出预告,演出中期精心组织,最终呈现了这次演出盛宴,最终也实现了传承与传播的很好结合。大戏或折子戏专场,符合观众的多种心理需求。前期注重演出预告,吸引戏迷朋友纷纷奔走相告——毕竟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次戏曲盛宴。这些满满的细节体现出忻州文化研究院服务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
“酒好也怕巷子深”,作为忻州传统文化的重要品牌——忻州北路梆子和二人台,只有不断地演出,面向大众多展示,才会让更多人喜欢。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庆期间的精彩纷呈的演出就是一次传承与传播协动的有益实践。
作者简介
张六金,忻州市忻府区人。曾从事农技、新闻采编等工作,近年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曾为忻府区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现担任忻州傅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遗山诗社副社长、忻州古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社会职务。有《性灵屋文稿》《性灵屋吟稿》《乡贤傅山》《忻州古城记忆》等著作行世。(作者简介来源于“忻州故事”微信公众号)
图 片 | 彭炳焱 杜建军 张满文 韩晓翠
来源:全媒体编辑室 忻州文化研究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13935000092 投稿邮箱:2223609153@qq.com 地址: 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街22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5 - 2021 wenzhenmed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晋ICP备2021013947号-1 忻 州 传 媒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